做人难,做好人更难,做神仙难,做好神仙难上加难。
很久以前,观音大士来到舟山一带,见这里风景秀丽,普陀山香火鼎盛,往来香客络绎不绝。然而,香客们每次过海都要冒着风浪,十分辛苦,甚至还有人因此丧命。观音大士心生怜悯,决心为百姓建一条安全通行的路,让大家免受海上风浪之苦。
她站在高处,眺望着普陀山和舟山岛东端的塘头山,暗自思忖:“要是能在这两地之间修一条海堤,该多好啊!可是修海堤需要大量石头和泥土,到哪里去找这些材料呢?”她想了想,决定去向东海龙王借。
于是,观音脚踏莲台,拨开海浪,径直来到东海龙宫。龙王见观音驾到,连忙迎上前来,恭恭敬敬地说道:“大士光临寒舍,有何贵干?”
观音开门见山地说:“龙王,我想修一条海堤,把普陀山和舟山岛连起来,这样香客们就不用冒险渡海了。我知道你家底殷实,海底不缺石头泥土,能不能借些给我?”
龙王一听,心里顿时不乐意了:修海堤?那不是占了我的地盘吗?不行,这事绝不能答应!可观音是大士,不能得罪,他转了转眼珠,假装为难地说:“大士啊,不是我不肯帮你,实在是东海日夜两潮,海水来势汹涌,未等你把堤筑好,就被潮水冲垮了。唉,费力不讨好啊!”
观音心里明白龙王是在推托 ...
九仙温泉位于奉新县澡溪乡九仙村,又名“九仙汤”,向来闻名遐迩,可提到它背后的传说,却鲜有人知。
很久很久以前,这片土地上曾因天灾而满目疮痍。据说,天上曾有十个太阳同时悬挂,炙烤着大地,河流干涸,庄稼枯死,百姓苦不堪言。这时,一个叫后羿的英雄挺身而出,他拉满神弓,一箭接一箭地射落了九个太阳。其中一个太阳坠落在这片大山上,大火熊熊燃烧了数百年,山体滚烫寸草不生,成了一片禁地。
不知过了多久,那颗被埋在山腰的太阳逐渐化作一颗宝珠,散发着耀眼的光芒。一天,一个法力高强的和尚冒险闯入火焰山,历尽千辛万苦才将宝珠取走。随着宝珠的离开,山上的火焰渐渐熄灭,可炽热的余温仍久久未散,整个山头干裂荒凉,无人敢靠近。
有一天,天上的九仙女因厌倦了天庭的寂寞,结伴来到凡间游玩。她们被大山的奇异景象吸引,飞到了这里。正当她们笑语欢歌时,突然在乱石堆中发现了一个昏迷不醒的小伙子。他满身烧伤,气息微弱,显然是受了重创。
最小的九仙女心地善良,忙从怀里取出一颗仙丹,小心翼翼地放进小伙子的嘴里。仙丹入口即化,九仙女轻轻扶起他,用嘴对嘴把仙丹的药力渡入他喉间。片刻后,小伙子的脸色恢复了些许红润,缓缓睁开了眼睛。
“这位 ...
话说阴曹地府的阎罗王,最近可谓春风得意。
他看中了一条生财之道,便命判官和小鬼备酒设宴,摆上名酒佳肴,百桌齐备,广邀各方土地爷来赴宴。这宴席明面上是联络感情,实际上却是打劫式的“礼尚往来”。迫于阎王的霸道,土地爷们每赴一次宴,就得带上厚礼。
阎罗王心里乐开了花——金银财宝如流水一般涌入地府。他自得地想着:“人敬我一尺,我还他一丈!顺我者昌,逆我者亡,这才是我的威风。”
土地爷们表面上笑脸相迎,实则个个心中苦涩。有些土地爷虽然心不甘情不愿,但也只能认命。毕竟阎罗王掌握着生死簿,稍有不从,就有可能被敲打得像秋后的芝麻一样脆裂。于是,他们送礼、拍马屁、奉承讨好,甚至幻想着阎罗王能在玉帝面前帮自己美言几句。然而,也有些土地爷骨头硬,其中最出名的,当属龙潭坪土地爷。他不仅不送礼,还从不低头。于是,他的地位自然也好不到哪去,长年窝在一座破败的小土地庙里。
这一天,龙潭坪土地爷空手赴宴,阎罗王见了心里窝火。他端起一杯酒走到龙潭坪土地爷面前,皮笑肉不笑地说:“你倒是够硬气啊,空手也敢来我这里。来,我敬你三杯酒,看你还能装到几时。”
龙潭坪土地爷淡定地接过酒杯,喝得一滴不剩,然后微微一笑:“阎罗王大宴群 ...
从前,有个穷汉叫得财。他父母给他取这名字,是盼着他能发财致富,可他都三十好几了,还是个穷光棍,穷得连饭都吃不饱。
这一年,得财听说普陀山的观音菩萨很灵验,心想:“不如去求菩萨显显灵,保佑我发大财!”于是他收拾了一点干粮,赶路去了。
到了普陀山,得财从山脚拜到山顶,又听说梵音洞的观音菩萨更灵,还会显身,就跟着一群香客往梵音洞赶。不过去梵音洞可不容易,要走过一片海涂。涨潮的时候,风浪又急又大,落潮的时候,泥泞又会把脚陷进去,弄得人寸步难行。人们只好趁着落潮,赤脚淌过去。
得财站在海涂边上,看着那些香客一个个小心翼翼地跋涉,心里冒出个念头:“要是我有条小船,在这儿给人摆渡,那不仅能行善积德,还能赚点钱糊口,多好啊!”越想越觉得这主意靠谱,他索性就在海边搭了个茅棚,开始向香客募捐,说是要买船来方便大家。
香客们一听这是好事,都愿意帮忙,有的捐了几个铜板,有的给了一点碎银。得财忙活了几个月,终于凑了买船的钱。可就在这时候,他看着手里一堆闪闪发亮的银子,心里又起了贪念:“这些钱留着多好!反正还能再募几年,没人会催我买船。”
于是,他天天蹲在茅棚里继续募捐,香客们也不疑有他。几年过去,得财腰包鼓起 ...
很久以前,有个年轻人叫李凡,他肩挑一副扁担,挑着两个木箱,摇着拨浪鼓,走街串巷,靠卖些针线、纽扣、剪刀等小杂货为生。他待人诚实厚道,老少皆宜,乡里人都叫他“李货郎”。李凡虽然买卖红火,但生活却一直清苦。这是因为每当有人遇到困难,他总是倾囊相助。尽管赢得了乡邻的称赞,但到三十岁时,他还是一贫如洗,连个媳妇也没娶上。
一天傍晚,李凡挑着货箱赶路,口渴得厉害,却找不到水源。他走到一片荒山野岭,忽然看到山坡上长着一棵巨大的白菜。这棵白菜出奇地高大,叶子翠绿,帮子雪白,犹如玉雕一般。他心想:“这地方怎么会有白菜呢?也许是风把种子吹到这儿,再加上雨水滋润,才长成了这般模样。我摘回去,煮一顿菜也算解解渴。”他费了好大劲才把白菜拔起,放进箱子里挑回家。
到家后,李凡打开箱子,却吓了一大跳!那棵白菜竟变成了一位美丽的姑娘。姑娘肌肤如雪,眼眸如水,穿着一身翠绿衣裙,笑盈盈地站在他面前。李凡吓得结结巴巴地问:“你……你是人还是妖?”
姑娘掩嘴轻笑,说:“李货郎,你别害怕。我叫青兰,是白菜仙子。见你心地善良,却孤苦无依,所以化形来助你。如果你不嫌弃,我愿意做你的妻子,和你共度余生。”李凡见仙女般的人物竟愿意 ...
从前,在一个遥远的地方,有一个专门吃火的妖魔。它不吃别的,只吃火,哪里有火,它就去哪里,把所有的火都吞掉。失去了火的地方,就变成了冰冷的世界,生机全无。
这一年,火魔来到了长白山下,山上的雷火被它吞了,天空不再下雨,气候开始变得寒冷。山上的野火也被它吃光了,气温骤降,百姓们感到越来越冷。最可怕的是,火魔还打算吃掉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火源,导致百姓无法做饭,只能忍饥挨饿,最终全都饿死。
村民们再也忍受不住了,决定联合起来消灭火魔。因为他们知道,火魔最怕冷,所以大家用雪球和冰块攻击它。尽管火魔被捉住,束手无策,村民们却不敢掉以轻心,他们用铁链将火魔紧紧捆住,把它埋进了长白山深处。
然而,火魔并没有死。相反,它在地下吞噬了更多的地下火,变得更强大了。为了报复,每年七月十五这一天,它都会喷出浓烟和烈火,将积攒一年的火力释放出来。大火蔓延,摧毁山林、草地、动物,甚至吞噬了村庄和农田。火焰持续了整整四十九天,才渐渐熄灭。第二年,火魔依然如故,年年如此。
长白山变得光秃秃的,所有的生命几乎都消失了。每当火魔喷火的那几天,山下几百里的人都无法忍受那种热浪,其他时间则是冰冷的世界,水滴会在空中结冰。人们无 ...
在临安东边,有座苦竹岭,山青水秀,是个神奇的地方。据说这里曾是八百高龄的彭祖住过的地方。传说他不但医术高超,还聪明幽默,连阎王都拿他没办法。
彭祖六十六岁那年,阎王嫌他活得太久,派两个小鬼来捉他。一路上,小鬼边走边聊:“彭祖不过是个老头子,咱俩轻轻松松就能抓回去。”
到了苦竹岭,两鬼闯进彭祖的屋子,却不见人影。正纳闷时,忽然听到屋后传来拳风呼啸。小鬼跑过去一瞧,只见一个赤膊少年正在雪地里练拳,动作虎虎生风,气势非凡。
一个小鬼试探着问:“小哥,这里住着个叫彭祖的老人家,你见过没?”
少年眉头一挑:“彭祖?你找的就是我!”
小鬼吓得直往后退:“你六十六岁了,咋还这么年轻?”
彭祖哈哈大笑:“嘿,六十六算啥!我天天练拳、劳动,清淡饮食,老天爷都不舍得让我老呢!”
小鬼听了,面面相觑,忍不住嘀咕:“这老头,活得比我们还精神!”可职责所在,只得板起脸说:“少废话,我们是阎王派来勾魂的鬼,快跟我们走吧!”
彭祖笑眯眯地摇摇头:“阎王想请我去,也得先问问我愿不愿意。你们呀,回去告诉他,‘老彭忙没空赴宴’。”
小鬼气得掏出铁链,嚷嚷道:“看我铁索捉人!”谁知彭祖身子一抖,喝道:“破链子也敢班门弄斧 ...
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的老和尚正为修缮大殿发愁,因为庙里没钱。于是,老和尚决定让小和尚下山去化缘。
小和尚一路走了三天三夜,终于来到一个村子。正好是割麦的季节,小和尚看见一棵麦子已经长出了六穗,麦粒看起来不老不嫩。小和尚出于好奇就摘了下来,打算检查一下。他摸了摸,心想:“这麦子还没成熟。”本来他打算扔掉,但看着这些农民辛辛苦苦种出来的麦子,又觉得太浪费了。于是,他还是把麦穗丢到了嘴里,吃掉了。
回到山上的庙里,老和尚一见到小和尚,便严肃地说:“你这次化缘,不光没带回什么,还犯了错。你在路上糟蹋了人家的三年麦子!”
小和尚吓了一跳,连忙跪下:“没有没有,师父,我看那麦子还嫩,扔掉可惜,就吃了一个麦穗头而已。”
老和尚摇了摇头:“你吃了一个麦穗头,等于吃掉了人家三亩地的麦子啊!”
小和尚一听,急得差点跳起来:“那怎么办?我该怎么赎罪呢?”
老和尚叹了口气,说:“你必须变成一只牛,到那个农户家里,替人家耕三年的田,才算赎回这个罪。”
说完,老和尚开始念起法诀,举手在小和尚的头顶轻轻一拍。小和尚瞬间变成了一头小公牛,甩甩尾巴,立马跑下山,去为那家农户耕田了。
三年时间转眼就过去了。一天 ...
大清光绪年间,新野县有一家商号,专做珠宝玉器、古玩字画的生意。掌柜姓王,因家财万贯,人称“王半城”。王掌柜不仅富甲一方,还酷爱收藏,尤其对古画情有独钟,常年奔波四方搜罗珍品。
一次,他从汉口乘船回新野,途中突遇狂风,船只靠岸避风。王掌柜见岸边有座古寺院,规模宏大,便趁机登岸观赏。寺院虽气派,但早已破败不堪:院中荒草没膝,佛殿残破不堪,墙上的壁画也斑驳剥落。王掌柜本想随便看看,却在殿内被一幅残存的壁画吸引住了。
壁画虽然破损严重,但仅存的部分依然线条流畅、色彩明丽,画工堪称绝妙。他凑近仔细端详,竟发现画中是一尊手持钢叉、踏浪探海的夜叉像,气势磅礴,神韵生动。王掌柜顿时心中一震:“这是吴道子的真迹!”吴道子是画圣,他的作品在世已极为罕见,没想到在这破庙中还能见到如此宝物。
王掌柜越看越喜爱,心想:“这等传世之作,留在这里必将湮灭,倒不如让我带回好好珍藏。”他取出随身携带的小刀,小心翼翼地将这一尺见方的壁画剥了下来,带着它兴冲冲地回到了船上。
船行途中,王掌柜坐在甲板上自斟自饮,心中满是得意。这时,他忽然看见船边站着一个小姑娘,衣衫破烂,双手捧着个破碗,眼巴巴地盯着他的饭菜,满脸饥饿之色 ...
七仙女下凡嫁给董永的故事在天庭广为传颂,没想到也触动了六仙女的凡心。她悄悄离开天庭,乘着祥云俯瞰人间,期望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缘分。可尘世间哪会再有第二个董永呢?
六仙女在太行山脚发现了两个年轻的樵夫。他们眉清目秀,身姿挺拔,但衣衫破旧,正挥汗如雨地砍柴。这一幕令六仙女心生怜惜,于是飘落云头,向他们走去。
这是一对李姓兄弟,老大名叫大宝,忠厚老实;老二名叫二宝,精明机灵。兄弟二人住在两间简陋的茅屋里,日复一日上山砍柴,供养年迈的母亲。这天,他们砍了一整天的柴,正准备回家时,突然看到一位美丽的姑娘从身后走来。
大宝一见,惊得忙拉住弟弟低声道:“兄弟,天色已晚,咱们赶紧回家吧,当心遇到不干净的东西。”
二宝却笑着调侃:“哥哥,这哪是什么妖怪?分明是姑娘来看你啦!”
大宝挑起柴担便走,边走边叮嘱:“少胡说,快走!别惹麻烦。”
二宝嘟囔了两句,也挑起柴跟在后头。不一会回到了家,他们刚踏进家门,竟发现姑娘也跟着进来了。
大宝吓了一跳,连忙跑进茅屋叫母亲。二宝倒是胆子大,嬉皮笑脸地问:“姑娘,你从哪儿来的?跟着我们做什么?”
六仙女没回答,眼眶一红,竟呜呜地哭了起来。
这时,老母亲在大宝的搀扶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