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有个叫李恒的小伙子,家住青云村。这天,他到邻村办事,回来得晚了,天都黑透了,没赶上住店。离家还有十五里地,得翻过一座山,还得经过一片坟地。
李恒抬头看了看天,满天星斗,月亮冷冷地挂在天上。他心里犯嘀咕:“这夜路走得真有点瘆得慌,但离家不远了,咬咬牙走回去吧,总比在荒郊野外过夜强。”说着,他加快了脚步。
翻过山后,他累得气喘吁吁,浑身是汗。眼前就是那片坟地,影影绰绰的墓碑在月光下显得分外阴森。他走着走着,实在走不动了,便在路边一块石头上坐下歇脚。这时,耳边隐隐传来一阵哭声,凄凄切切,像是从坟地深处飘过来的。
“这大晚上的谁在哭?声音听着怪渗人的。”李恒不由得打了个寒战,竖起耳朵仔细听,哭声越来越清楚。他顺着声音望过去,发现不远处一座大坟后面,隐隐约约有个白影晃动。他壮着胆子走了过去,绕到坟后,果然看到一个女子跪在坟前,穿着一身孝服,供桌上还摆着香烛和一些供品。
“咳,大姐,这大半夜的,你一个人在这儿哭,是出了啥事儿吗?”李恒咳嗽了一声,站在女子身后问道。
女子闻声,猛然回头,脸色煞白地盯着他:“你是谁?半夜不睡,跑这儿来吓人!”
李恒连忙摆手:“别害怕,我叫李恒,是青云村的人,路 ...
很久以前,观音菩萨云游到福建泉州府的洛阳江。站在云头俯瞰,江水滚滚而流,山河美景尽收眼底。正当她赞叹人间风光时,耳边传来凄厉的呼救声。她低头一看,只见江中一条小船在漩涡中翻转,船上的乘客哭喊不已,一个老艄公用尽全力摇橹,却依然挣脱不了急流的吞噬。
观音眉头一皱,拔下杨柳枝抛入江中,江水顿时平息,渡船稳稳浮在江面。她降下祥云,化作一位容貌清秀的渔家姑娘,提着鱼篓走到老艄公身边,轻声问道:
“老人家,这江水这么急,天天摆渡不危险吗?怎么不修座桥,让大家平平安安过江呢?”
老艄公擦了擦汗,喘着气说:“姑娘啊,这桥谁不想修?可修桥要银子,百姓穷得揭不开锅,知县倒是喊过几次修桥,可结果都是今摊银,明催粮,全让他装进腰包了。桥的影子都没见着!”
“那干脆大家自己动手修呢?”观音有连忙问道。
老艄公一愣,随即哈哈大笑:“你这小姑娘,真是说得轻巧!修桥哪是靠几句话就行的?前几年有个姓韦的小伙子,也是这样说。结果呢?人家现在回老家卖草鞋,攒钱造桥去了,也不知道要等到哪年哪月!”
“卖草鞋攒钱修桥?”观音眼里闪过一丝欣赏,追问道:“那小伙子呢?他现在怎么样?”
老艄公摇了摇头:“还能怎么样?草鞋能卖几个钱 ...
东平府的张家村,张书生是个出了名的勤奋好学之人。他不仅文采飞扬,而且心地善良,村里人都对他赞不绝口。二十岁那年,他娶了村里最漂亮的姑娘张氏,两人的结合被看作是天作之合。
然而,好景不长,半年后的一天,张氏突然神秘失踪了。张书生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四处寻找,却始终没有妻子的下落。他的母亲因为担心儿媳,也病倒了,家中一片愁云惨淡。
张书生的心情沉重,连书也读不进去了。不久,京城的科举考试放榜,他名落孙山,心情更是跌到了谷底。在回家的路上,他心不在焉,竟然走错了路,误入了一片荒凉的坟地。
这片荒地阴森恐怖,乱坟遍地,荆草丛生。张书生不禁打了个冷战,坟头上飘着白纸,草随风摇摆,乌鸦惊鸣不止,风声与鸦鸣交织在一起,仿佛无数冤魂在诉说苦楚。他吓得浑身起鸡皮疙瘩,两腿打颤。
正当他想要离开这个恐怖的地方时,忽然听见远处传来一女子的哭声,还夹杂着叫喊他的名字:“张公子,张公子——”这声音由远及近,由小到大,凄凉哀婉,仿佛是他妻子张氏在叫喊。张书生定睛望去,远处果然有一女子向他走来,轻飘飘的身影,像是鬼魂。那女子走近后,张书生一看,正是他的妻子张氏。他顾不得害怕,上前抱住张氏,二人抱头痛哭,说不尽的 ...
相传,天界的南天门高耸入云,气势恢宏,门额上悬挂着一块匾,匾上书写着“南天门”三个苍劲有力的大字。据说,这三个字乃书圣王羲之亲笔所书,字迹苍劲,光芒四射。然而,这背后隐藏着一个神秘的故事。
很多年前,玉皇大帝下令修建南天门。天上的能工巧匠们忙碌了三年,终于完成了这座门楼。南天门巍峨壮丽,金光闪闪,门檐上镶嵌着珠宝,柱子上雕刻着栩栩如生的玉龙,整个门楼气势恢弘。
玉皇大帝巡视南天门时,虽觉甚为满意,但总觉得少了点什么。站在门前细细端详,他忽然一拍额头:“对,少了一块匾额!若有一块题着‘南天门’的匾,那就更加完美了。”他转身问道:“谁的字能与这天门的气势相匹配?”
众臣你看我,我看你,谁也不敢轻易应答。突然,一名大臣跪下奏道:“启禀陛下,凡间有一位书圣,名唤王羲之,书法超凡脱俗,或许他的字能与这南天门匹配。”
玉皇大帝闻言点了点头,但又有些迟疑:“王羲之的名气虽大,然据闻他孤傲自负,难以求字。恐怕未必能顺利。”
此时,王母娘娘走上前来,轻笑道:“陛下不必忧心,臣妾愿与一仙女下凡一趟,定能让他心甘情愿为天庭题字。”玉皇大帝欣然应允,王母娘娘与仙女便化作凡人,降临人间。
王羲之居住在山水之 ...
在古老的端州,有一对兄弟,他们以捕鱼为生,生活虽然简朴,却也自得其乐。哥哥名叫阿海,弟弟叫做阿山,他们每天都会驾着小船,穿梭在阿坡岩边的沥湖上,撒网捕鱼。
一天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在湖面上,兄弟俩像往常一样,划着小船来到了双源边。突然,他们听到了洞里传来的神秘奏乐声,那声音忽远忽近,仿佛在召唤他们。阿海皱了皱眉,说:“这双源洞有两个出口,一边漆黑一片。我曾进去过,里面全是水,不可能有人奏乐。”阿山却兴奋地说:“哥,我们进去看看吧,说不定里面藏着什么宝贝呢!”他不等阿海同意,就划着小船往洞里驶去。
一进洞口,他们就遇到了一块巨大的岩石。绕过岩石,洞顶的岩石低垂,里面漆黑一片。两人弯着腰,小心翼翼地划船前行。岩洞蜿蜒曲折,他们不知道转了多少弯,才到了一条较宽的河道。他们继续向前划,慢慢地,前方出现了亮光,乐声也变得更加清晰。阿山惊喜地说:“哥,我们是不是到另一个洞口了?”阿海四处张望,发现他们确实出了另一个洞口,但这不是他之前去过的那个。他侧耳倾听,那阵阵音乐,正是从前方高耸的宫殿传来的。
兄弟俩弃船上岸,沿着一条小道朝宫殿走去。他们一边走,一边环视周围的风光,只见山明水秀、树绿竹翠, ...
小板凳别歪歪,坐上我家好娃娃。懒人没人爱,娃娃你得勤快!
唱完这小调,咱就开始讲故事了。说故事得有头有尾,有枝有叶,那就从这个开头说起吧。
从前有一家人,夫妻俩早早去世了,留下一个十三岁的男孩叫石头。石头的父母一辈子忙忙碌碌,唯一留给他的,是靠河边的一块荒地。人人都说,那块地种啥都不成:“发大水时地淹了,刮大风时又埋了,根本不行!”
石头听了不信,他心想:“不试试怎么知道不行?”等他长到十七岁,成了个结实的小伙子,他决定动手把这块荒地收拾好。
邻居们劝他:“石头啊,这地白费劲!你不如换个地方。”石头却说:“等着瞧吧!”他不多解释,只是低头干活。
他把沙土一铲一铲运走,把杂草连根拔起,还用石头在河边垒起了一道结实的堤坝。等地平整好时,春天都过去了,石头盘算着种什么。谷子和高粱都来不及了,思来想去,他决定种荞麦,因为荞麦不费功夫,耐得住旱涝。
荞麦种下后,石头就像钉子一样钉在地里,施肥、浇水、除草,从早到晚不离地。别人看不懂他在忙啥,他却一门心思琢磨地里的门道。
没多久,地里的荞麦长得红秆绿叶,开出了白花。蜜蜂在花上嗡嗡采蜜,五颜六色的蝴蝶飞舞其间,人人路过都夸:“石头这小伙子真能干!这 ...
在昌平县的一个小村庄里,住着一个名叫朱文良的年轻秀才。他二十出头,尚未娶妻,与父母一同生活。朱家虽不富裕,但日子还算过得去。朱文良是个勤奋好学的青年,为了专心读书,他在村子边缘建了两间简陋的茅屋作为书房。每天,他都会在这里埋头苦读,梦想着有朝一日能够考取功名。
一天深夜,朱文良正在书房里苦读。快到三更时分,他突然听到外面传来一阵女人的哭泣声,声音由北向南渐渐远去。朱文良并未在意,以为只是过路的行人。然而,第二天夜里,同样的时间,他又听到了那女人的哭声。朱文良心中生疑,决定第三天晚上要探个究竟。
第三天晚上,朱文良放下书本,走出书房,站在大路上等待。当那女人的哭声再次响起时,他迎上前去,挡住了那女人的去路。“你这妇人,为何夜夜在此哭泣?”朱文良问道。
女子停下脚步,抬头看着朱文良,眼中带着一丝哀求:“秀才,我的事说来话长,能否让我进屋详谈?”
朱文良将女子让进书房,心中却暗自警惕。他抓起砚台,以防万一。女子坐在床头,面如土色,头发蓬松,看起来既像人又像鬼。朱文良强压心中的恐惧,问道:“你究竟是人是鬼?”
女子叹了口气,说:“秀才,我是鬼。生前我姓郝,名叫翠莲。我父亲曾是朝廷的四品官, ...
很久很久以前,太行山上有个姜家庄,庄里有个叫姜英的小伙子。他父母双亡,一个人以打柴为生,过着孤苦的日子。
有一天,姜英打了一天柴,回家后连饭也没吃便躺下了。他刚闭上眼,便听到门“吱呀”一声开了,进来一位老妈妈,满头白发,一身黄衣服,进门便跪在姜英面前:“好心的青年人,救救我的女儿吧!”
姜英吃了一惊,急忙扶起老人道:“老妈妈,快别这样。您有什么为难的事,就说吧!”
老妈妈道:“孩子,明天你去打柴时,会在东沟碰见一只狗追赶一只黄貂,那黄貂就是我闺女变的,你一定要救下她!”
“我怎么救她呢?”姜英问道。
“你只要把狗打跑就行了。”
姜英道:“好吧,我按您说的去做。”
姜英醒来后,才发现那是个梦。他也没放在心上,一看天还早,翻了个身又睡了。刚闭上眼,老妈妈又来了。一连三次都是这样,他这才明白是神仙托梦,暗暗记在心里。
睡了没多久,天就亮了。姜英急忙起床穿衣,烧火做饭,胡乱吃了几口饭,便拿上扁担和绳子上山去了。
姜英走了半天,来到了东山沟。沟里柴草茂盛,山坡上遍地是榛树,草木葱翠。他找到一片柴草厚实的地方,正要弯腰开始割,忽然刮来一股大风,紧接着窜过来一只牛犊般的大黄狗,追赶着一只黄貂。那黄貂 ...
东山沟有一个山大林密、人烟稀少的村子。村里有这么一户人家,小伙子叫王小。父亲早些年就病故了,留下他和母亲相依为命,靠王小的打柴过日子。
这天,王小的正在山上打柴。抬头一看,不远处有个年轻女子也在打柴。那女子转过脸来冲王小一笑,王小心里怦怦乱跳。这姑娘长得太美了,但深山老林里,就他和一个年轻女子在一块儿打柴,传出去不好听啊!王小对女子说:“山上的柴火有的是,你在这打。我再走远点,到那边山上去打吧。”说完,王小就直奔南山去了。
南山是王小头一回来。他打完柴坐下休息的时候,看到山顶上有个陡峭的巨石。巨石上有个洞,有不少鸽子在洞附近飞来飞去。他心里琢磨,我爬到洞口掏点儿鸽子蛋,拿回去给老娘补养身子该有多好。
王小走到巨石底下,抓住葛藤,向山洞爬去。这巨石可真不好爬,王小累得满头大汗。他还是一个劲地往上爬,心想,要是为老娘好,豁出命来他都干。
王小刚好不容易爬上巨石上面,却猛然看见刚才那个女子正在洞前向他招手。她穿了一身洁白的衣裙,阳光下显得特别耀眼。王小心里直纳闷,她是啥时候上来的?我爬上来都费这么大劲,她个弱女子是咋爬上来的呢?她上来干啥?也给老娘掏鸽子蛋?管她呢,反正上来了就不能空手回去。 ...
现在我们去寺庙游玩,通常情况下一进门就可以看到一个胖乎乎的大肚子菩萨,咧着嘴在那里嘻嘻地笑,他就是弥勒佛。穿过庭院,来到大雄宝殿,那里塑着一尊大佛,面容十分威严,那是如来佛。为什么弥勒佛在前殿,整天嘻嘻哈哈?如来佛在正殿,总是一本正经?这里有一段故事。
据说很久以前,弥勒和如来是亲兄弟。弥勒是哥哥,他们被天帝派到人间,带着一个神奇的乾坤袋,里面装着世间所有的宝物。天帝说:“你们俩去人间,用这个袋子里的东西,让人们的生活变得更美好。”弥勒和如来听了,都非常兴奋,他们都想成为第一个管理人间的神仙。
有了这只乾坤袋,就可以随心所欲,整天享福了。那谁先当家呢?兄弟俩一商量,既然弥勒是哥哥,就让弥勒先当家吧。弥勒想:“我要让所有人都开心,让他们都夸我是个好神仙。”于是,他把乾坤袋的口子一开,那些好东西就像瀑布一样哗啦啦地流到了人间。
人们看到这么多好东西,都乐疯了。男人们放下了锄头,女人们离开了织布机,大家都跑到街上唱歌跳舞,玩得不亦乐乎。就这样,大家玩了整整半个月,直到正月十五快到了,如来开始着急了。
如来心想:“这样下去可不行,如果大家都不工作,只想着玩,那乾坤袋里的好东西迟早会被用完的。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