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兰呆呆的看着眼前的伏虎罗汉,想努力的想起这尊佛像的名字,尽管国清寺已经来了很多次了,佛祖和罗汉们也拜无数遍,但此时此刻她的脑袋一片空白,站也不是,跪也不是,她有点慌,隐隐觉得眼前的伏虎罗汉从未见过一样。
“施主,这是伏虎罗汉” 一旁的老方丈提醒道。
“是啊是啊,你没看到那只虎吗,今天你这是怎么了?”李茂春看到妻子这副模样,急忙拉了啦王秀兰的衣角,示意她赶紧跪拜,妻子这才清醒过来。
等李茂春夫妇磕了第三个头,忽然听见“咚咚咚”几声,佛前供奉的盘子翻倒,一个苹果不偏不倚,滚落到了他们面前,红红的苹果裂开了一道缝,果汁打湿了地面。
老方丈走上前,搀扶起李茂春夫妇,说到:“恭喜施主,看来贵夫人与佛门有缘,今日结缘,你李家明年必填贵子”,李茂春大喜,此刻有些激动:“师父,这可是真的?”,“千真万确”方丈肯定的说到。
李茂春李大善人,等这个消息很多年了,两只眼睛笑的眯成了一道缝,连连说好:“好,好好好好,若果真应验,我李茂春一定来拜谢师父。”
李茂春是个落第秀才,读过几年书,妻子王秀兰温柔贤良,夫妻二人家住天台县李家庄永宁村,两人经常做好事,待人真诚,从不取不义之财,从不做亏心之事,时间一长 ...
从前,在雁荡山脚下住着一位老妇人和她的儿子阿福。母子俩靠编织竹篮为生。阿福心灵手巧,编织的竹篮精致结实,他还擅长绘画,经常挑着竹篮走村串户,顺便帮乡亲们画些花鸟鱼虫。
一天,阿福挑着竹篮去镇上卖货,忽然听到一阵急促的叫声。他抬头一看,一只老鹰正追捕一只八哥。八哥拼命挣扎,一边飞一边喊:“救命啊,救命!”老鹰猛地一扑,八哥惨叫一声,掉了下来。阿福赶紧放下竹篮,抄起扁担,朝老鹰挥去。老鹰吓得飞走了。
八哥摔在地上,翅膀受伤,奄奄一息。阿福赶紧找来一些止血的草药,嚼碎了敷在八哥的翅膀上,又用衣襟撕下一块布条,小心地包扎好。他顾不上赶集,抱着八哥回了家。
老妇人看到阿福没去镇上,奇怪地问:“阿福,你咋没去卖篮子?”阿福说:“娘,我救了一只八哥,它被老鹰伤着了,快不行了。”老妇人接过八哥,喂它喝了口水。没多久,八哥就醒过来了。老妇人高兴地说:“没事了,你去镇上吧,回来买点药给它治治。”
阿福赶集回来,赶紧把药敷在八哥伤口上。晚上,他把八哥放在自己被窝里,喂它米粥,细心地照顾它。在母子俩的精心照料下,一个月后,八哥的翅膀好了,活蹦乱跳的。每当阿福出门,它就学阿福的语气叫:“娘,娘!”阿福回家,它 ...
秦朝时期,有一位医术高超的方士,名叫郑安期。他是山东人,常年在东海边上行医施药,医术高明,广受百姓爱戴。某年,秦始皇东游途中生了病,听说郑安期医术高超,便召他前来医治。郑安期一到,秦始皇见他医道精深,十分佩服,便与他谈了三天三夜。秦始皇十分希望郑安期留在自己身边,帮助他寻找长生不老药,还赐给了他大量金银财宝。
然而,郑安期什么也不想要,只说:“陛下如果优势,到蓬莱山来找我吧。”说完,便离开了。
郑安期不愿被世俗牵绊,南下到了羊城,他看到这里的乡民淳朴可亲,但生活贫困,饱受疾病折磨。于是,他决定定居在白云山,用自己所学为百姓治病。郑安期常常背着葫芦,走村串巷,救治过不少重病患者。对于贫苦的乡民,他总是毫不吝惜,施药不收费,还将自己仅有的一些钱粮拿出来救济他们。人们说,遇到郑安期,贫病的人才得以生存,因此大家都尊称他“安期生”。
有一天,安期生正在村子里施药,忽然跑来一个哭泣的小孩,说他的父亲得了急病,请安期生赶紧去救命。安期生听后,背起药葫芦,跟着小孩赶去了。到了病人家,安期生一看,患者是个贫苦的农夫,已经昏迷不醒,浑身发烫,像着了火一样,喉咙里还长着一个毒疮,已经三天三夜没有进食一粒 ...
从前,江浙一带闹鬼闹得厉害。那鬼来无影去无踪,行走时飞沙走石,所到之处鸡飞狗跳,人畜遭殃。百姓们谈鬼色变,就连襁褓中的婴孩,只要大人说声”鬼来了”,立马噤若寒蝉。
这日黄昏,村口老槐树下聚着几个闲汉。王二麻子叼着旱烟,愁眉苦脸道:”这鬼闹得咱们连门都不敢出,谁能除了这祸害,我天天给他烧高香!”话音未落,一个五大三粗的汉子拍案而起:”我去!”众人定睛一看,正是村里出了名的胆大包天的主儿——李铁胆。
李铁胆二话不说,抄起根桃木棍就往城隍庙赶。推开吱呀作响的庙门,只见供桌上两支白蜡烛摇曳着幽蓝的火苗,墙上斑驳的神像在烛光中忽明忽暗。他壮着胆子往里走,忽然脚下一绊,”哎哟”一声,低头一看,竟是个白森森的骷髅头!饶是他胆大,也不禁倒吸一口凉气。
墙角堆着几具白骨,空气中弥漫着腐臭味。李铁胆强压心头恐惧,在庙里转了一圈,最后钻进供桌底下。约莫过了半炷香功夫,忽听得”咣当”一声,庙门被阴风撞开,寒气扑面而来。李铁胆忍不住打了个寒颤,”阿嚏!”这声喷嚏在寂静中格外刺耳。
谁知那鬼非但没循声抓来,反倒跟着”阿嚏!阿嚏!”打起喷嚏。李铁胆虽觉蹊跷,此刻也顾不得细想,撒腿就往家跑。
回到家,他躺在床上翻来 ...
建议先看上篇:金地藏收徒
金地藏收下道明为徒后,见这孩子聪慧听话,十分欣慰。这日,他嘱咐道明留在洞内静心修行,自己则下山化缘,为建寺做准备。
他披着破旧的僧衣,刚踏出石洞,正欲下山,忽见一位衣着华贵的老者气喘吁吁地奔来,一脸焦急,连连作揖:“大师,可曾见过一个小童?”
金地藏看他锦衣华服,气质不凡,便合掌答道:“阿弥陀佛!施主寻人所为何事?”
老者正是九华山的大财主——闵公。他急切地说道:“大师若见着了,还请告知。他是我的独子,已失踪数日,家中上下忧心如焚!”
金地藏平静地答道:“就在洞内。”
闵公闻言大喜,忙问:“那为何不出来?”
金地藏淡然道:“他已剃度出家,皈依佛门。”
“什么?出家?”闵公瞪大双眼,难以置信地后退一步,随即怒道,“大师,这可是我的独子!他还年幼,全家都指望着他传宗接代,如何能出家?求求大师,放他回家吧!”
金地藏慈悲地看着他,缓缓道:“阿弥陀佛!施主,你儿已有佛缘,出家乃他本心。此刻让他回去,只怕他自己也不愿意了。”
闵公顿时心急如焚,扑通一声跪倒在金地藏面前,连连磕头,哀求道:“大师,我儿年幼不懂事,怎能如此轻率?求您大发慈悲,让他回家!道明,儿啊,你快出来 ...
从前,在青山环绕的翠竹村,住着一位姓高的老员外。他家境殷实,骡马成群,良田千顷,日子过得丰衣足食。然而,高员外心中却有一块心病:他接连娶了三房妻室,却始终未能得一儿半女。眼看着年岁渐长,高员外忧心如焚,生怕自己百年之后,家业无人继承。
一日,高员外前往集市,偶遇一位号称“二孔明”的算命先生。他心生一念,便请先生为自己卜上一卦。算命先生问明了他的生辰八字,掐指一算,笑道:“员外福缘深厚,年轻时享福,晚年更是福泽绵长!”
高员外一听,心中不悦,冷冷道:“何来福气?我上无父母,下无儿女,孤苦伶仃,哪来的福?”
算命先生微微一笑,道:“养儿不怕晚,只怕寿不长。员外若想晚年得子,不妨娶一位贫苦人家的姑娘为妻,定能儿女双全,福寿绵延。”
高员外听罢,心中半信半疑,但终究还是依言行事。他托媒人说亲,娶了一位家境贫寒的姑娘为妻。果然,不到一年,这位姑娘便怀上了身孕。高员外喜出望外,整日笑得合不拢嘴。然而,他的三位前妻却妒火中烧,暗中谋划着如何除掉这个“眼中钉”。
时光飞逝,转眼间,那位贫家姑娘临盆在即。三位前妻趁她卧床之际,聚在一起窃窃私语,商量出一条毒计。就在姑娘生下孩子的那一刻,她们冲进房中,高 ...
春秋时期,五霸之一的秦穆公年过四十,膝下仅有一子,尚无女儿。
一日,穆公正在殿中与群臣商议强国大计。忽然,邻国一位使者手持一块璞玉前来觐见。穆公接过璞玉,见其形如卵,大如瓜,润泽晶莹,翠绿欲滴,实为稀世珍宝。穆公心中大喜,群臣也纷纷高呼“万岁”以示祝贺。穆公随即召来一位名匠,当众剖开璞玉,取出一块晶莹剔透、光华四射的宝玉,供群臣观赏。正在此时,一名宫人兴冲冲地跑来禀报:“恭喜大王,三娘娘生下一位公主!”穆公闻言,哈哈大笑,一面传旨设宴款待来使及群臣,一面匆匆赶回后宫。
穆公还未踏入后宫,便听到女儿的啼哭声。他来到三娘娘床边,看到那又白又胖的小公主,心中乐不可支。然而,这位刚出生的小公主却像受了委屈似的哭个不停,无论如何哄劝都无济于事。正当穆公焦急之际,一名宦官将那块美玉送了进来。说来奇怪,公主的哭声立刻停止了。她那双圆溜溜的小眼睛,紧紧盯着美玉,片刻不离。可一旦将玉收起,公主便又“哇”的一声哭了起来。穆公见女儿如此依恋美玉,便命人将玉悬挂在室内,并叮嘱宫女小心看护。
时光荏苒,夏去秋来,冬尽春至,转眼间一年过去。
公主满周岁时,宫廷大摆宴席,款待前来祝贺的朝臣亲友。按照秦人的习俗,孩 ...
早年,浙南山区有一个烧炭的老人,名字叫李河满。李老汉年纪已高,背弯腰驼,村里人都亲切地称他为“李大爷”。他一辈子没离开过这个村子,靠着种植和烧炭为生,生活虽然清贫,但也安稳。
他常常独自一人背着背篓,进山砍柴,做炭。这个山村被群山环绕,四季分明,空气清新,每当他在炭窑前悠然抽着旱烟,周围的人也都不禁羡慕他那份悠闲自在。
李大伯喜欢抽烟。他用一条竹子做的旱烟筒,既粗又长,不仅可以用来抽烟,还可以当拐杖;烟筒上吊着一只天烟袋。每天早晨去炭窑之前,他都要装上一袋烟。砍柴砍累了,他就坐下来抽烟,他用烟筒轻轻地抽上一口,吐出缕缕烟雾,“巴达、巴达”,有滋有味,那悠闲自得的劲儿真是赛过了活神仙。
炭窑旁边有一个烟鬼,看到李大伯抽烟,馋得直流口水。它舔了舔嘴唇对李大伯说:“让我抽一口吧,一口就可以!”
李大伯看到它可怜巴巴的样子,就满足了烟鬼的要求。可是没想到,烟鬼一抽却上了瘾。以后,它每天都来讨李大伯的烟抽。原先,李大伯一天只要一袋烟,现在多了一个烟鬼,一天两袋还不够。不给它抽吧,鬼又得罪不得。怎么办呢?“我得想个办法才行。”李大伯想。
一天下午,烟鬼又来炭窑抽烟,李大伯问:“这烟好抽吗?”
...
故事发生在唐代盛世之初,九华山巍峨壮丽,常年云雾缭绕,是佛教修行圣地。传说,山中有一位大能高僧,名叫金乔觉,法号地藏,朝鲜新罗国的宗室之后。他自小便有神异之能,志向远大,一心修佛,曾前往大唐留学,修习佛法。为了寻得正法,他携带着神犬“谛听”踏上了跨越海洋的漫长旅程,来到这片圣洁的土地。
金乔觉的出现,仿佛冥冥之中注定。某日,他在九华山脚下,遇到了一场不寻常的变故——一只奇异的怪兽突然出现在他的面前,带着一对神秘的金色翅膀,像是从天而降的神灵使者。那怪兽名叫“独角闪电兽”,形似麒麟,四蹄如风,眼睛能洞穿千里。它不依赖任何工具,却能飞翔、奔跑、穿越山林,被世人称作“四不像”,是神秘之物,守护着九华山的秘密。
这一天,金乔觉骑着独角兽,缓步而行,沿着山路上行。前方,翱翔的金鸡从山顶飞下来,指引着他走向九子崖。九子崖四面峭壁,悬崖上密布着奇花异草,是修行者的理想之地。金乔觉脚步轻盈,时而停下脚步,驻足凝望眼前美丽的山川与自然景色,感叹道:“此地,正是修行的绝佳福地。”
当他踏上九子崖的巨石时,突然,一声巨响震动山岳。原来,金乔觉不慎触动了崖壁上的岩石,造成了山体的崩塌。那只金鸡被吓得飞散,独 ...
甘肃省临夏北岭乡脚下有一片荒凉的石山,当地人都叫它“北岭山”。山脚下有一座破旧的院子,早些年住着一家外地人,后来不知为何悄无声息地搬走了。院子荒废至今,屋顶的瓦片零零落落,墙头爬满青苔,门窗早已不见踪影,门口的青草比人高,常年荒废。路过的行人常在此歇脚,渐渐地,这院子便成了附近的“临时客栈”。
这一年,老盐客李长根带着两个儿子阿虎和阿牛进北岭贩盐。那天路上耽搁了时间,天擦黑时前不着村后不着店,无奈之下,三人赶着驴车进了这座荒院子,将驴拴在院子里,自己收拾了破炕暂时歇息。
深秋时节,炕上冷得厉害,三人点了火取暖。李长根抽着旱烟,和儿子们闲聊着:“咱们明儿早起,争取赶到山外的集镇。听说那儿盐价高,能卖个好价钱。”
正说着,李长根突然停下,脸色一变:“嘘,院子里好像有人来了!”
三人屏气凝神,听见一阵轻轻的脚步声。很快,门口走进两个姑娘。她们长得很相像,都身穿黄裙,脚踏黄鞋,腰间系着粉红丝带,眉眼含笑,模样秀丽得让人移不开眼。阿虎和阿牛看呆了,愣愣地张着嘴说不出话。
李长根连忙站起来,拱手笑道:“两位姑娘,可是这里的主人?我们父子三人赶路到此,斗胆借宿一晚,若有冒犯,还请见谅。”
走在前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