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的故事
未读
一天晚上,影院门前热闹非凡。孩子们叽叽喳喳,大人们三五成群,等待着电影开场。
人群中,一个小同学东张西望,突然,他眼睛一亮,发现前排有位穿着整洁军装的解放军叔叔,正安静地坐着,手里捧着一本厚厚的书,看得入了迷。
小家伙忍不住好奇,悄悄地挪了挪步子,踮起脚尖,想看看是什么书。借着昏黄的灯光,他勉强认出了封面上醒目的四个字——《毛泽东选集》。
再抬头一看,小同学惊喜得差点叫出声来: “咦?这不是雷锋叔叔吗?!”
压抑不住的兴奋,让他脱口而出:“雷锋叔叔,这么短的时间,你也要抓紧看书啊?”
雷锋闻声抬起头,微笑着合上书本,眼神温和而坚定。他拍拍书页,认真地说:“时间短?我已经看了三四页啦。时间再短,也能学点东西,积少成多嘛。”
他顿了顿,俯身亲切地问:“小朋友,你平时学习抓得紧吗?”
小同学有些不好意思,低下头:“抓得不太紧……”
雷锋笑了,眼神却格外认真:“抓得不紧可不行啊!你们条件这么好,正是学习的大好时光。要记住,玩也要玩,锻炼也要锻炼,但学习的时间,一分钟也不能浪费!”
话音刚落,小同学用力地点了点头,像是被点燃了一样。
雷锋就是这样,无论在哪儿,无论多忙多累,总能把时间一点点“抠 ...
雷锋的故事
未读新兵训练结束后,组织上根据雷锋的实际情况,把他分到了运输连,成为一名汽车兵。刚到连队,他被安排进新兵排,开始接受专业驾驶训练。
第一次上理论课,雷锋就给自己定了个小目标:“一定得把开车技术练到最好!”上课时,他格外专注,眼睛盯着教员,笔飞快地在本子上记着。毛主席在《实践论》里讲过,认识要跟实践结合才有用。雷锋牢牢记着这句话。所以下了课,他就抱着笔记本跑到车旁,一件件对照着复习,有不明白的地方,就立刻去请教教员或班长,很快就把汽车各部分的结构和零件的名字熟记于心。
学完理论,紧接着就开始练原地驾驶。雷锋平时看别人开车,心里挺有底气,可真到自己上手,还是有点紧张。手一搭方向盘,脚一踩离合器,就觉得手忙脚乱。教员和班长看出他心里的慌张,笑着拍拍他的肩:“别怕,慢慢来,多练几次就熟了!”
那时候,新兵多,教练车却紧张,王教员就出了个主意:“不如自己动手做个驾驶台模型,课余也能练习操作。”
雷锋一听眼睛一亮,马上行动。他跑去参观六班自己做的模型,又拉着本班的战友们一起动手,用木板、铁丝做了一个简易驾驶台。每天晚饭后,雷锋和大家围着模型练操作。他一边踩着模拟离合器和油门,一边挥动方向盘,嘴里还小声 ...
雷锋的故事
未读
新兵训练刚开始那阵子,雷锋的表现挺不错。队里的领导也经常夸他:态度好,肯吃苦,动作也标准。可一到练手榴弹投掷,问题就来了。
那天,雷锋第一次上场投手榴弹。他看着身边那些身强体壮的战友,一个个轻松投出远远的距离,自己心里就开始犯嘀咕。他接过教练弹,掂量了一下,怎么感觉比别人的都沉?他咬咬牙一甩,结果——还没到规定距离的一半。
班长看出来了,一边鼓励,一边给他纠正姿势:“雷锋,别光靠蛮力,讲究技巧,身体协调地发力才能投得远。”
雷锋点头照做,一遍一遍地练。可没投多久,胳膊就酸得抬不起来了。他一咬牙继续投,投了一上午,结果距离不但没长,还越来越近了。急得他直跺脚。
回到宿舍,雷锋一个人坐在床边,闷着头。他心里像被猫抓一样难受:“当兵就是要保家卫国,我连颗手榴弹都投不远,拿什么去战斗?”他越想越气自己,觉得太丢人。
第二天,他开始了“加班训练”。除了规定时间,他还把休息时间全用来练投弹。别人午睡,他在投;别人看信,他在练单杠练臂力。他坚信一句话:“达不到要求,绝不收兵!”
可练着练着,问题又来了。雷锋的右臂开始红肿,稍微一动就疼。但他硬是咬牙坚持,还偷偷藏了一颗教练弹,晚上熄灯后跑到操场接着 ...
雷锋的故事
未读隆冬,北方的大地被厚厚的积雪覆盖,寒风如刀子一般划过脸颊。可对新兵雷锋来说,这冰天雪地似乎也变得温暖起来。因为他知道,自己已经成了一名真正的解放军战士,站在了人民军队这个革命大家庭的一员的位置上。他从内心感受到一种热烈的力量,像火苗一样在胸中跳跃。
新兵连的生活紧张而有序。每天不仅要进行军事基础训练,还要安排几个小时的政治理论和革命传统教育课程。战士们训练的项目包括军容风纪、内务卫生、列队行进等等。雷锋和其他新战士一样,每天都在风雪中摸爬滚打,但他总是特别认真。每一个转身、每一个步伐,他都一丝不苟,力求标准到位。
“雷锋动作最整齐,干劲最足,是个标准的兵!”班长在讲评时毫不吝啬地夸奖他。
一次,团首长亲自为新兵们讲了一堂传统教育课。地点是团俱乐部。雷锋和战友们一进门,立刻被四周墙上挂着的一面面鲜艳的奖旗吸引了。团首长让大家坐好,逐一讲起这些奖旗背后的故事:哪一面代表着哪场激战,哪一面凝结了多少战士的血汗与荣誉。
“咱们部队有个光荣传统,”首长说道,“战士和干部,是一个战壕里的兄弟。过去条件艰苦,干部常常把马让给伤员,自己扛枪、背包、抬担架。晚上还要给战士端洗脚水、挑血泡、查铺查哨……” ...
雷锋的故事
未读1960 年 1 月初,冬天的东北冷得彻骨。火车缓缓驶入营口站,车还没停稳,就听见站台上传来锣鼓喧天的热闹声,还有鞭炮噼里啪啦地响着。
原来,部队首长和老战士们早早就到了车站,等着迎接新兵们入伍。这阵仗,跟过节似的。火车门一开,新兵们一窝蜂地下车,脸上冻得通红,却掩不住那份激动。
“欢迎新战友!”“你好,兄弟!”老兵们冲上去热情地打招呼,有的握手,有的干脆一把抱住新兵,还有人抢着帮他们背包,场面别提多热闹了。
每个新战士都有一个老兵陪着,带他们去营区的大操场。那天,部队专门举行了一个“欢迎新战友大会”。
操场上人头攒动,大家都站得笔直。主持人轮流请首长、老战士、新兵代表发言。
新兵代表是谁?雷锋。
只见他小个子,圆眼睛,站上讲台时一脸严肃,但嘴角那一抹带着腼腆的笑意怎么也藏不住。他穿着发下来的小号军装,还显得有点宽大,不过胸前那两枚奖章,熠熠生辉,格外引人注意。
主持人笑着介绍他:“这位雷锋同志,入伍前在农业战线是优秀拖拉机手,在工厂干得也特别出色,连续拿了好几次先进,还上过报纸。”台下响起热烈掌声,不少人投来羡慕的眼神。
轮到雷锋发言,他站得笔直,嗓门洪亮地说:“敬爱的首长、各位老大 ...
雷锋的故事
未读
1960 年 1 月 2 日,清晨的辽阳市南郊,寒气还未散尽,工农干部学校门前已经热闹非凡。大楼外拉起了红色横幅,广场上锣鼓喧天,红旗迎风招展,喇叭里一遍遍放着《我是一个兵》,歌声铿锵,让人听了就热血沸腾。
今天是征兵入伍的日子。
从四面八方赶来的应征青年和送行的亲友把广场挤得满满当当。人群里,有个特别显眼的小伙子——他穿得干净利索,脸上带着阳光般的笑容,眼神里透着一股子坚毅和热情。他就是雷锋,从鞍钢矿山来的。
不过,因为体检时身体条件差了点,他暂时被编进了预备队。这对他来说,是个不小的打击。
第二天一早,吃过早饭,雷锋听说发放军装的活儿特别紧张,就主动找到了负责被服的陈助理员。
“同志,有什么活儿交给我吧,我闲不住!”雷锋站得笔直,眼睛亮闪闪的。
陈助理员指了指那一大堆军装,还没开口,雷锋已经撸起袖子冲了过去,“明白,开始干吧!”
他一头扎进衣物堆里,和陈助理员一起分拣军装,一件件按大小号挑出来,又整理归类。两个人干了两个多小时,陈助理员腰都直不起来了,停下来活动一下,发现雷锋还在那儿满头大汗地忙活着。
“小雷,歇一会儿吧,看你都喘了。”他有些担心地说。
雷锋咧嘴一笑,脸颊红扑扑的 ...
雷锋的故事
未读
1960 年的征兵工作一开始,全国上下便沸腾了起来。青年人们摩拳擦掌,纷纷报名,争着要参军保家卫国。
雷锋所在的矿山焦化车间也不例外。那年 12 月 3 日,车间党总支书记做了动员报告,会议室里坐得满满当当。雷锋坐在前排,听得眼睛都发亮,内心像有团火在烧。
“保卫祖国,这是我的责任!”他在心里默默地想,“以前年纪小没资格,现在终于轮到我了,机会不能再错过!”
第二天早上八点才开始报名,但雷锋一夜没睡好。半夜三点多,他实在躺不住了,穿上衣服就跑出宿舍,摸黑敲开了团总支书记李书记的门。
“谁呀,大半夜的?”门刚一开,李书记看到他,愣了一下,“小雷?你干嘛起这么早?”
雷锋憋不住了:“李书记,我来报名参军,我要当兵!”
李书记哭笑不得,一边把自己的大棉袄披在他身上,一边说:“你呀……冻坏了可扛不动枪。来,进来坐坐,别急。”
雷锋一听他没拒绝,高兴得 ...
雷锋的故事
未读
1959 年,鞍山钢铁公司为了扩大生产规模,决定在矿区新建一座焦化厂。这消息刚一宣布,车间里就沸腾了,大家议论纷纷。
车间领导在动员会上说:“新厂建设是国家的重点工程,需要有干劲、有担当的人去那儿打基础。”
话音刚落,一个清晰响亮的声音从台下冒了出来:“我去!”说话的人正是年轻的雷锋。他身边的一群青年团员也跟着响应,纷纷表示愿意前往。
可人群中也有些不和谐的声音,有人悄悄嘀咕:“到那种地方去,傻吧?没好吃的、没好住的,还不涨工资,我才不去呢。”
听到这些话,雷锋转过头,严肃地说:“要是人人都这么‘聪明’,咱们的社会主义还能建得起来吗?党教导我们,哪里艰苦就到哪里去,哪里需要就往哪里冲。我宁愿当这个‘傻子’!”
这番话一出口,把那几个冷嘲热讽的人说得脸红脖子粗。气氛一下子变了,越来越多的青年工人也被他的热情感染,纷纷报名。
到了八月底,雷锋和一群青年人一同奔赴焦化厂施工现场。新厂选址在一片偏远山脚下,刚开始连个像样的住处都没有,只能暂时住进破旧的土房子里。下雨屋里漏水,刮风四处透风,饭堂是临时搭的草棚子,洗脸得跑一两里地挑水。
可雷锋一点没抱怨,反倒干得热火朝天。一到工地,他就帮大家搬 ...
雷锋的故事
未读
1958 年,国家提出了“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还号召全国人民奋发图强,甩掉贫穷落后的帽子。这个消息一传出来,像一把火点燃了雷锋心里的激情。他想着:“我可不能落后,要到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去!”
那时候,他还在团山农场当拖拉机手。正赶上全国掀起“大炼钢铁”的热潮,鞍钢和湘钢都来塑城县招工。大多数年轻人觉得东北太冷、太苦,宁愿选离家近的湘钢。但雷锋却毫不犹豫地说:“我去鞍山,哪儿艰苦我去哪儿。”
他跑去找领导请愿:“让我去鞍钢吧,我想为国家出点力。”领导舍不得,但最终还是被他坚定的决心打动,批准了他的请求。
临行前,雷锋还不忘号召其他青年:“咱们要到最艰苦的地方去,为国家干大事!”他不仅在大会上鼓励大家,还私下一个个谈心,做思想工作。最后一共招到了四百多名青年,他还被任命为护送队副队长。
出发前,他特地请假去了韶山冲,参观毛主席的旧居。站在主席曾经生活的屋子前,他想象着未来的自己,站在滚烫的炉火旁,炼出一炉炉钢铁,那些钢铁将变成拖拉机、飞机、大炮,送往祖国的每一个角落。
到了鞍山,雷锋第一次看到那些林立的烟囱、高大的高炉,还有翻腾的钢水,眼睛都直了。他打心底佩服这壮观的景象,也 ...
雷锋的故事
未读
1957 年秋末,湖南望城县的清水河治理工程启动了。县委决定:根治这条每逢雨季就泛滥成灾的小河,彻底改变附近百姓的生活。雷锋一听到消息,立刻精神一振。他觉得,作为一名年轻人,就该到最艰苦的地方去磨炼,为国家建设添把力。
他连续三次向组织申请参与治河工程。盼了很久,终于领导同意了,把他安排在工地指挥部担任通讯员。
工地条件很苦,住的是用木板和塑料布临时搭的棚子,潮湿又透风。雷锋一点也不抱怨,干起活来特别带劲。每次送完通知回来,错过饭点了,他就用开水泡点冷饭凑合吃一口。
有天,一个老同事实在看不下去了,劝他说:“小雷啊,你本来可以留在机关里,吃得好住得好,何苦来受这罪?”
雷锋咧嘴一笑,语气却特别坚定:“干革命不能光想着自己。党需要我,人民需要我,我就得来。”
晚上,他一个人坐在破旧的小茅棚里,借着煤油灯看毛主席语录,笔记本上写着刚刚冒出的想法:
“以革命的名义,想想过去;以革命的精神,对待现在;以革命的志气,创造未来。”
这是他写给自己的激励,也是他对生活的态度。
有一晚,大伙干了一整天的活,领导看他累了,让他早点回去休息。可雷锋回到指挥部后,却守在电话机旁一夜没合眼。他知道,指挥部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