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的故事
未读1961 年 6 月 1 日,雷锋被任命为班长。他一向是队里最勤快、最能干的兵,如今更成了全班的“主心骨”。无论训练还是任务,他总是冲在前头,大家都说,有雷锋在,心里就踏实。
那年冬天,部队接到任务,要把一批物资运送到新宾县的一个山村。雷锋和两名战友负责开头车,带路。他们一大早五点就出发,天还没亮,寒气像刀子一样往脖子里钻。
下午三点多,他们来到一条叫“江汉子”的小河边。按地图看,车子必须过了这道水,才能继续前行。但眼前哪像有路?石头滚得像碗口大,一脚踩下去都站不稳,往前更是密密麻麻的芦苇和灌木,几乎没缝隙。
“这怎么过啊?”小韩皱起眉头。
雷锋拍拍他的肩:“咱先别急,找老乡问问。”
他们请来一个附近村子的老大爷当向导。老乡走在前头砍开草丛,雷锋踩着乱石,小心地把车子一点点往前挪。车子在石头上颠得像坐船一样,灯被刮掉了,旗杆也断了,但雷锋死死把住方向盘,咬着牙把车开过了水浅流急的江汉子。
后面是一个坡,车爬了六次都没爬上去。雷锋一挥手:“下车!垫草!”大家找来十几捆干苇草铺在坡上,终于把车给推了上去。
更难的还在后头。
一条山路到了尽头,猛地来了个九十度急转弯。左边和前头是陡崖,水声 ...
雷锋的故事
未读刚刚穿上军装,雷锋就递交了入党申请书。他憧憬着能早日成为一名真正的共产党员。连队党支部收到他的申请后,决定由指导员对他进行培养和教育。
一次谈话结束时,雷锋满怀期待地问指导员:“指导员,您说我该怎么做,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指导员从衣袋里拿出一本《党章》,递给他:“雷锋,想成为党员,首先要了解党的章程,清楚党员的权利和义务。你拿回去好好看看。”
雷锋如获至宝,把党章带回去后,一遍遍地读,逐字逐句地琢磨。他越看越激动,越读越觉得神圣。他明白了党的宗旨、目标,也更坚定了自己的方向。他心里默默地立誓:一定要成为这样的人——一名真正的共产党员。
几天后,他将党章还给指导员。指导员笑着问:“怎么样,看得怎么样了?”
“我把党员的义务都背下来了!”雷锋眼里闪着光。
“是吗?那来试试。”
雷锋立刻背诵起来,一字不差,还对每一条都做了简要讲解。指导员听完连连点头,接着说:“背下来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要把它们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党员不仅要学好理论,关键是要在日常中起模范带头作用,把党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雷锋认真地说:“指导员,您放心,我一定照着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不管做什么,只要是对党、对人 ...
雷锋的故事
未读一九六 ○ 年初秋的一天晚上,雷锋和班里的同志正在学习,突然发现营房附近有一栋房子里冒出浓烟烈火。雷锋忽地站起来说:
“不好,街道办的加工厂失火了!”
雷锋冲出营房跑到现场,操起一个水盆,就奋力灭起火来。火势大,水力小,木板房子越烧越旺,火苗子呼呼地往外窜。雷锋放下水盆,抓起一把大扫帚,跳上房顶,同烈火展开搏斗,烈焰飞卷,直往他身上扑,他也不顾。这时,吼叫着的消防车飞快地开来了,雷锋才纵身从房顶上跳下来,又和消防队员一起,哪里火大就往哪里扑。他的鞋子烧着了,衣服撕破了,手被烧伤了,他都没有理,直到把火彻底扑灭才走回营房。
由于烟熏火燎,雷锋变成好似一个花脸虎。爱开玩笑的老张笑着走过来,指着他的脸说:
“瞧,你的眼眉都烧掉了!”
雷锋摸摸脸,也笑了起来说:“只要火扑灭了,国家财产没受到损失,比啥都强!”
初秋季节,天气易变,连绵不断的大雨,昼夜不停,抚顺地区受到了洪水的严重威胁。密布的阴云遮没了人们脸上的笑容。
运输连接到了去上寺水库抗洪抢险的命令。因为雷锋救火时被烧伤的手还没有好,同时又着凉得了肠炎,所以,连长在集合队伍传达命令,分配任务时,让雷锋在家执勤并休息。
散会后,大家都积极准 ...
雷锋的故事
未读阳光洒在抚顺市的大广场上,广场上红旗招展,锣鼓喧天,扭秧歌、耍旱船的队伍穿梭其间,好不热闹。街头巷尾,到处是笑容洋溢的人们,穿着节日的新衣,庆祝人民公社的诞生。
那天是星期日,雷锋休息。他刚从书店出来,手里还拎着几本毛主席著作,忽然被街上的热闹景象吸引住了脚步。他站在人群中,望着那片欢腾,心里一阵激动。
“多好的日子啊!”他心想,“这是党带领人民走出来的新生活。人民公社是咱们共同的家,我是人民的战士,我也该为这个‘家’做点事才对。”
说干就干,雷锋马上转头去了储蓄所,把自己这些年来在工厂和部队攒下的全部积蓄——整整两百块钱,全取了出来。他紧接着又赶到望花区和平人民公社党委办公室,敲了门,走进去后笑着说:
“同志们,我有点心意想献给咱们公社,这些钱,就当是我为‘家’做点小贡献吧。”
说着,他把那一叠钞票放到了桌子上。
办公室的工作人员一听,连忙站起来:“哎,同志,你这份心我们收到了,可这钱……不能收啊!你还是存回银行支援国家建设,或者自己留着用,要不就寄回家吧。”
“寄回家?”雷锋的眼神忽然黯淡了一瞬,但随即坚定起来。他轻声说:
“家?我的家在哪?我从小失去父母,是党把我从苦水里捞出来 ...
雷锋的故事
未读雷锋一直过着非常节俭的生活,穿着补了又补的袜子,用着用了很久的毛巾和牙刷。他从不乱花一分钱,心里装着的始终是国家和人民。哪怕是每月那点津贴,他也总是尽量省着用,能存银行的就存银行,还时常捐出来支援国家建设。
新兵小于刚入伍时表现不错,就是花钱有点大手大脚。每月津贴不够花,经常写信向家里要钱。雷锋看在眼里,有点着急。有一天看到小于又在买零食,他半开玩笑地说:
“小于啊,你这么大个子,整天买糖吃,不怕战友笑话你啊?”
小于抬头看看雷锋那副一身洗得发白的旧军装,心里其实挺佩服。但年轻气盛,总不服气地回了句:
“人人都像你这样过日子,报纸得专门给你开个专栏了。”
雷锋笑了笑,没再多说。他觉得人劝人不能太硬,做出来比说出来有用。
他那双袜子,补了好几层,别人早就扔了,他还舍不得。香皂买了块好点的,也只在过年时才用几次,平时就用普通肥皂洗脸。
有次参加单位运动会,天热得不行,大家一做完运动项目就都跑去买汽水喝。雷锋也排上了队,刚掏出钱,就看见旁边的供水车来了。他犹豫了一下,把钱收起来,走向供水车。
旁边一位战友看见了,好奇地问:
“诶,你不是要买汽水吗?怎么又不买了?”
雷锋笑着说:“水也解渴,干 ...
雷锋的故事
未读
1960 年 5 月的一个星期天,天气正好,连队里气氛轻松。有的战士去看电影,有的逛公园放松,还有的在宿舍看书、洗衣服。雷锋本来肚子有点不舒服,上午去卫生连看了病,准备回来休息一下。
可他路过本溪路小学的工地时,一眼就被那热火朝天的场面吸引住了。这里是抚顺市第二建筑公司一工区的施工现场,正在给孩子们建新教室。工地上,砖头一块接一块地砌上墙,工人们喊着号子,干劲十足。一边的高音喇叭传来女播音员的激昂声音:
“同志们!为了让祖国的孩子们新学期能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我们的砌砖师傅正创下每小时 1200 块砖的新纪录!运砖的同志也要跟上,加油,加油,加油啊!”
雷锋一下子被这氛围感染了。再看那些运砖的工人,有的一人推一辆小车,有的两人拉一辆大车,来回跑得飞快。他顿时把肚子疼忘得一干二净,直接冲进堆砖场,推起一辆小车就干上了。
他一人推一车,砖装得满满的。结果一上坡,车子压得实在太重,推不动,他满头大汗,脸都红了。几个工人看见了,赶紧过来帮他一把。
再装砖时,他自己琢磨:“砖多了推不动,咱就少装点,哪怕多跑几趟,能为孩子们添一块砖也是好事!”
于是你就看见一个小个子兵,一趟接一趟地飞快推着砖 ...
雷锋的故事
未读在部队里,雷锋从来不是一个只顾自己的人。他知道很多战友都想学习进步,可是书太少,看书成了难事。于是他用自己省下的津贴,买了一大堆书装进挎包里,谁想看都可以来找他借。
但书越攒越多,挎包根本装不下。雷锋干脆自己动手,用木板钉了一个小书架,放在宿舍一角。大家来来往往都能随手拿书看看,读完就放回去。这个书架很快在战友中成了“香饽饽”,大家亲切地叫它“小图书馆”。连队的文艺青年还给它编了段快板:
不用上书店,不用把腿跑;不用借书证,不用打借条。你要想看书,就去找雷锋。
这小小图书馆,读者真不少,连长也翻翻,小乔也来找。小乔认不全字,雷锋耐心教。
说起这小乔,他是和雷锋一块入伍的,干活不含糊,就是文化底子薄,书一多就发怵。每次一提学习,他就挠头,想逃。雷锋没放弃他,经常拉着他说:“文化不高没关系,关键是要想学,肯下功夫。”
“可我一看见课本就头大。”小乔苦着脸。
雷锋笑着拍拍他的肩:“那你就别一个人闷头学,咱俩一起看。我陪你。”
慢慢地,小乔也开始认真起来。有次语文测验,他居然拿了一百分,激动得跑去找雷锋:“哥,我考一百分了!”
雷锋乐得眼睛都眯起来:“怎么样?我说你行吧!”
后来,雷锋想考考 ...
雷锋的故事
未读1961 年 5 月的一天清早,天还没亮,雷锋就背上背包,带着任务出发去丹东出差。刚过五点,天还飘着小雨,他正往抚顺火车站赶,远远看见前面一位大嫂,背着个小孩,手里还牵着一个六七岁的小女孩,艰难地走在泥泞的路上。
小女孩衣服脏兮兮的,一看就是刚掉进了泥坑,正边走边哭,冻得瑟瑟发抖。雷锋赶紧跑过去,二话不说就脱下自己的雨衣披在大嫂身上,自己则一把抱起那个哭哭啼啼的小姑娘。
“别哭了,小妹妹,一会儿就到了火车站,咱一块儿去坐火车好不好?”雷锋一边安慰小女孩,一边快步带着他们往车站赶。
到了车站,他不仅帮他们买好了票,还和他们一起上了车。上车后,他看小女孩浑身都湿透了,头发还滴着水,赶紧摸了摸自己贴身的绒衣,还算干爽,马上脱下来,给她穿上。
“叔叔,谢谢你……”小女孩声音哽咽,话没说完又哭了起来。
“傻丫头,不哭不哭,穿暖和点,别感冒了。”
他从包里掏出自己带的馒头,一边递给她们一边说:“大嫂,快吃点垫垫肚子,你们早上还没吃吧?”
大嫂感激得眼圈都红了,连声道谢。
上午九点,火车到达沈阳。雷锋一直把她们送到出站口,才挥手告别。
正准备转车去丹东时,他又看到一个愁眉苦脸的大嫂站在售票厅前,手足 ...
雷锋的故事
未读
1960 年初,国家正处在一个极其艰难的时期。自然灾害频发,经济下滑,苏联突然撕毁合同撤走专家,一切像是迎头砸下的冰雹。为了让部队的官兵们认清现实、鼓起干劲,连队里展开了“两忆三查”运动。
那天晚上,连里组织大家看了一场老评剧,叫《血泪仇》。剧中的主人公王东才一家被地主欺压得死去活来。演到高潮时,王东才的妹妹小贵芳哭着跪在地上求情的那一幕,突然戳中了雷锋心中最柔软又最痛苦的地方。
他坐在座位上,眼圈一点点红了。
回到宿舍,他一言不发,回身拿出日记本,坐下来一笔一划地写:
“看了今晚的评剧《血泪仇》,让我想起小时候的那些事……王东才他们的苦,就是我们家的苦……我们不能好了伤疤忘了疼,不能忘了是谁让我们从地狱里爬出来的……”
第二天,连里开了一次忆苦大会。雷锋站起来,声音开始有点颤抖,但他说:“我今天要讲的,不是戏里的事,是我家里的真事。”
他的嗓音不大,可是整个礼堂都安静下来。
他咬着牙说:“我爸是个苦工,天天在码头干重活。有一次因为病了耽误了活,被工头打了一顿,活活拖死了。我妈带着我们兄弟几个讨饭过活,后来她实在熬不下去,投井了。”
说到这里,雷锋眼泪掉了下来。
“我还记得,那时候我 ...
雷锋的故事
未读刚参军那会儿,雷锋是个沉默寡言的小伙子,个子不高,脸总是晒得黝黑。但很快,大家发现他身上有一股劲儿,一股不达目的不罢休的钻劲儿。尤其是对学习毛主席著作,那真是动了感情的。他常说:“毛主席的书,我是一遍一遍地看,越看越有劲,脑子里一下就亮了!”
雷锋不仅自己学得起劲,还乐于帮身边的战友一起学。不到两年的时间里,他带着全班学习了毛主席的著作五十多篇,有些文章像《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将革命进行到底》,反复学了十遍以上,还写了不少心得。每次学习完,他总爱问大家:“你们有没有啥想法?我觉得吧,这些话不光得记在脑子里,更得落在行动上。”
记得有一次,班里新调来了两个同志,一个脾气火爆,一个做事拖拉,刚来不久就和人闹了点矛盾。班里不少人开始打退堂鼓,觉得“四好班”的目标可能泡汤了。
可雷锋没有这么想,他把大家召集在一起,说:“咱们当兵的,不就是为人民服务吗?毛主席说了,共产党员对落后的同志不能轻视,要亲近、团结、说服、鼓励。咱们要照着这话做。”他说着还拿出毛主席著作中的原文,一句句带着大家对照着反思自己。
这些话说得大家心服口服,气氛一下子变了。有人低头说:“我也太急躁了,对新同志确实该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