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的故事
未读
1960 年的征兵工作一开始,全国上下便沸腾了起来。青年人们摩拳擦掌,纷纷报名,争着要参军保家卫国。
雷锋所在的矿山焦化车间也不例外。那年 12 月 3 日,车间党总支书记做了动员报告,会议室里坐得满满当当。雷锋坐在前排,听得眼睛都发亮,内心像有团火在烧。
“保卫祖国,这是我的责任!”他在心里默默地想,“以前年纪小没资格,现在终于轮到我了,机会不能再错过!”
第二天早上八点才开始报名,但雷锋一夜没睡好。半夜三点多,他实在躺不住了,穿上衣服就跑出宿舍,摸黑敲开了团总支书记李书记的门。
“谁呀,大半夜的?”门刚一开,李书记看到他,愣了一下,“小雷?你干嘛起这么早?”
雷锋憋不住了:“李书记,我来报名参军,我要当兵!”
李书记哭笑不得,一边把自己的大棉袄披在他身上,一边说:“你呀……冻坏了可扛不动枪。来,进来坐坐,别急。”
雷锋一听他没拒绝,高兴得 ...
雷锋的故事
未读
1959 年,鞍山钢铁公司为了扩大生产规模,决定在矿区新建一座焦化厂。这消息刚一宣布,车间里就沸腾了,大家议论纷纷。
车间领导在动员会上说:“新厂建设是国家的重点工程,需要有干劲、有担当的人去那儿打基础。”
话音刚落,一个清晰响亮的声音从台下冒了出来:“我去!”说话的人正是年轻的雷锋。他身边的一群青年团员也跟着响应,纷纷表示愿意前往。
可人群中也有些不和谐的声音,有人悄悄嘀咕:“到那种地方去,傻吧?没好吃的、没好住的,还不涨工资,我才不去呢。”
听到这些话,雷锋转过头,严肃地说:“要是人人都这么‘聪明’,咱们的社会主义还能建得起来吗?党教导我们,哪里艰苦就到哪里去,哪里需要就往哪里冲。我宁愿当这个‘傻子’!”
这番话一出口,把那几个冷嘲热讽的人说得脸红脖子粗。气氛一下子变了,越来越多的青年工人也被他的热情感染,纷纷报名。
到了八月底,雷锋和一群青年人一同奔赴焦化厂施工现场。新厂选址在一片偏远山脚下,刚开始连个像样的住处都没有,只能暂时住进破旧的土房子里。下雨屋里漏水,刮风四处透风,饭堂是临时搭的草棚子,洗脸得跑一两里地挑水。
可雷锋一点没抱怨,反倒干得热火朝天。一到工地,他就帮大家搬 ...
雷锋的故事
未读
1958 年,国家提出了“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还号召全国人民奋发图强,甩掉贫穷落后的帽子。这个消息一传出来,像一把火点燃了雷锋心里的激情。他想着:“我可不能落后,要到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去!”
那时候,他还在团山农场当拖拉机手。正赶上全国掀起“大炼钢铁”的热潮,鞍钢和湘钢都来塑城县招工。大多数年轻人觉得东北太冷、太苦,宁愿选离家近的湘钢。但雷锋却毫不犹豫地说:“我去鞍山,哪儿艰苦我去哪儿。”
他跑去找领导请愿:“让我去鞍钢吧,我想为国家出点力。”领导舍不得,但最终还是被他坚定的决心打动,批准了他的请求。
临行前,雷锋还不忘号召其他青年:“咱们要到最艰苦的地方去,为国家干大事!”他不仅在大会上鼓励大家,还私下一个个谈心,做思想工作。最后一共招到了四百多名青年,他还被任命为护送队副队长。
出发前,他特地请假去了韶山冲,参观毛主席的旧居。站在主席曾经生活的屋子前,他想象着未来的自己,站在滚烫的炉火旁,炼出一炉炉钢铁,那些钢铁将变成拖拉机、飞机、大炮,送往祖国的每一个角落。
到了鞍山,雷锋第一次看到那些林立的烟囱、高大的高炉,还有翻腾的钢水,眼睛都直了。他打心底佩服这壮观的景象,也 ...
雷锋的故事
未读
1957 年秋末,湖南望城县的清水河治理工程启动了。县委决定:根治这条每逢雨季就泛滥成灾的小河,彻底改变附近百姓的生活。雷锋一听到消息,立刻精神一振。他觉得,作为一名年轻人,就该到最艰苦的地方去磨炼,为国家建设添把力。
他连续三次向组织申请参与治河工程。盼了很久,终于领导同意了,把他安排在工地指挥部担任通讯员。
工地条件很苦,住的是用木板和塑料布临时搭的棚子,潮湿又透风。雷锋一点也不抱怨,干起活来特别带劲。每次送完通知回来,错过饭点了,他就用开水泡点冷饭凑合吃一口。
有天,一个老同事实在看不下去了,劝他说:“小雷啊,你本来可以留在机关里,吃得好住得好,何苦来受这罪?”
雷锋咧嘴一笑,语气却特别坚定:“干革命不能光想着自己。党需要我,人民需要我,我就得来。”
晚上,他一个人坐在破旧的小茅棚里,借着煤油灯看毛主席语录,笔记本上写着刚刚冒出的想法:
“以革命的名义,想想过去;以革命的精神,对待现在;以革命的志气,创造未来。”
这是他写给自己的激励,也是他对生活的态度。
有一晚,大伙干了一整天的活,领导看他累了,让他早点回去休息。可雷锋回到指挥部后,却守在电话机旁一夜没合眼。他知道,指挥部是 ...
雷锋的故事
未读
1956 年秋天,雷锋小学毕业。一回到家,他就没歇着,立马投身到“抢种抢收”的劳动中。农村的太阳辣得人眼睛都睁不开,但他顶着大太阳干得起劲。他说:“这是我的家乡,我干得心里踏实。”
有人劝他:“你是孤儿,政府肯定会照顾你,要读中学、大学,肯定没问题。干嘛不去继续读书?干嘛要留在农村吃这苦头?”
雷锋笑着摇头:“我从农村出来的,就该为农村出点力。再苦再累,我也愿意。”
当年的农会主席彭大叔,如今是安庆乡的乡长。他看雷锋肯干、吃得了苦,又一个人住着不方便,就把他调到乡政府当通讯员。
雷锋干起活儿来,从不挑肥拣瘦,哪儿需要他就去哪儿。那阵子正忙着秋征工作,他主动帮大家做表册,空了还下厨帮做饭、给同事读报纸。因为表现突出,没多久,乡里推荐他到县委工作。
刚到县委机关时,大家都亲切地叫他“小雷”。他年纪虽小,但活儿干得麻利,人又热情,大家都挺喜欢他。
领导们也特别关心他。有空就跟他说说革命的故事,讲南昌起义、讲抗日战争。有一次,张书记送给他一本《为人民服务》和一本《怎样做一个有共产主义道德的人》。他说:“小雷,你得树立远大的理想,把为人民服务作为一生的目标。”
有一次,张书记给他讲起秋收起义中 ...
一九五 ○ 年夏日,十岁的雷锋,心里像小鹿一样欢快。他穿上崭新的蓝色粗布衣裳,背上崭新的书包,迈着轻快的步伐,向学校的方向奔去。
旧社会里,他只能眼巴巴地看着地主的儿孙们趾高气扬地去上学,自己却只能砍柴、放牛,哪有机会读书识字?如今,挺直了腰板,他也能背着书包去上学堂了,这心里啊,真是乐开了花!
开学第一天,学校发给他两本书和一个崭新的笔记本。老师告诉他,原本孤儿上学是要交学费的,但是学校决定免去他的学杂费。
雷锋小心翼翼地翻开书本的第一页,顿时,一张慈祥的面容映入了他的眼帘——那是毛主席!他双手紧紧地捧着书,激动得久久不能平静,心里默默地对自己说:“我要好好学习,学好本事,将来才能保卫和建设咱们的新国家!”
曾经,那位没有留下姓名的连长说过的话,像一颗希望的种子,深深地扎根在雷锋幼小的心田里,开始萌芽、生长。
雷锋开始学习写字,就用连长送给他的那支珍贵的钢笔,在习字本上,一笔一划地写下了“毛主席万岁!”五个大字。他格外珍惜学习的机会,口袋里总是装着书本,只要一有休息时间,就迫不及待地拿出来阅读。
雷锋学习非常刻苦,各门功课的成绩总是名列前茅。可即便如此,他仍然对自己要求严格。一次下 ...
雷锋的故事
未读
1949 年 10 月 1 日,北京,天安门城楼。毛主席的声音洪亮地传遍世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
消息传到雷锋所在的杨家湾,村里沸腾了!雷锋乐得又蹦又跳,拉着乡亲们的手,扯着嗓子喊:“毛主席万岁!共产党万岁!咱们的新中国成立啦!”
在那红旗招展,山欢水笑的日子里,小雷锋心里那个美啊!他领着村里的儿童团,举着红缨枪,每天操练得热火朝天,准备迎接新时代的到来。
1950 年的春节,是雷锋记忆里最甜的年。土改工作队开进村,村里人知道,好日子就要来了!工作队的同志挨家挨户地走访,跟穷苦百姓拉家常,了解情况。他们和雷锋一家,还有其他贫苦的乡亲们吃住在一起,还教大家识字,讲共产党的主张和土地法大纲。
雷锋这才知道,原来这世上还有那么多像他一样受苦受难的人。过去那些地主老财,可把他们给害惨了!现在好了,共产党来了,要给他们撑腰了!
很快,村里就开始了轰轰烈烈的诉苦大会。那些被地主压迫的农民,一个个走上台,哭诉着过去的苦难。台上哭得稀里哗啦,台下听得咬牙切齿。雷锋也跟着掉眼泪,他想起自己苦难的童年,想起那些地主老财的种种恶行,心里就燃起了一团火。
“地主老财,那是狼心狗肺的东西! ...
雷锋的故事
未读
雷锋的家乡,湖南省望城县,一九四九年八月解放了!
消息传来,村里沸腾了。很快,上面派来的工作队就扎根到了村里,他们带着一股热乎劲儿,挨家挨户地走访,找到了村里原先的地下党员和那些积极肯干的贫下中农,帮着大家成立了基层党组织,还成立了农会、民兵队、妇女会、儿童团,一下子,村里有了主心骨。为了迎接接下来的土地改革,大家忙着征粮支前,清剿潜伏的坏人,日子过得热火朝天。
小雷锋早就盼着能加入儿童团了,这下可乐坏了。他拿到了一杆小红缨枪,那小眼睛里闪着兴奋的光芒。他一会儿跟着民兵叔叔到村口站岗放哨,一会儿又跑到地主老财家,帮着征粮食支援前线,白天黑夜地忙活,一点儿也不觉得累。
闲下来的时候,他就哼起了爸爸教给他的歌:
“红缨枪,红缨枪,枪缨红似火,枪尖闪银光!拿起红缨枪,横扫恶魔王!……”
小雷锋觉得,这共产党、毛主席领导的革命真是好啊!以前那些被地主老财、恶霸欺负得抬不起头的穷苦人,现在都能挺直腰杆,大声说笑,真正当家作主了。他自己就是这样,自从拿起了红缨枪,那些地主家的“小崽子”再也不敢欺负他了。就连过去那些凶神恶煞的乡长、保长、地主“老爷”,一看到他手里的红缨枪,也都蔫了,不敢再摆什么臭 ...
雷锋的故事
未读
山风猎猎,一面鲜红的旗帜在风中舞动,仿佛燃烧的火焰。队伍蜿蜒,歌声嘹亮,那是人民解放军来了!他们步伐整齐,士气昂扬,每一个战士都挺拔如松,眼神中充满了坚毅。
桥头铺,这个偏远的小镇,在解放的曙光中醒来。路口搭起了简易却喜庆的彩门,用树枝和野花编织而成,洋溢着朴素的热情。街道两旁挤满了人,翘首以盼,迎接这支盼望已久的队伍。锣鼓敲得震天响,红旗挥舞如潮,人们扯着嗓子高喊:“热烈欢迎人民解放军!”“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共产党万岁!”“毛主席万岁!”一声高过一声,汇成一股激动人心的洪流。
小雷锋也混在人群里,个子矮小的他,努力踮起脚尖,一会儿给这个战士端碗水,一会儿给那个战士递杯茶,脸上乐开了花。他觉得,天好像真的变了!那些受苦受难的乡亲们也变了,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希望。远处的山丘、肥沃的田野、翠绿的树林、还有那低矮破旧的茅草屋,都仿佛焕发了新的生机。特别是人,以前总是愁眉苦脸,唉声叹气,今天却像过年一样,眉飞色舞,笑容满面。
小雷锋目不转睛地盯着一队队扛着枪的步兵走过,看着一匹匹战马拖着大炮隆隆驶过,还有那一辆接一辆的卡车,沿着泥泞的长宁公路,一路向西。
彭大叔站在他旁边,看着雷锋 ...
旧社会真是个吃人的魔窟!短短三年,就夺走了雷锋四个亲人。不到七岁,他就成了孤儿。妈妈临死前拉着他的小手,声音微弱:“庚伢子,你要记住,记住咱们一家是怎么死的!”
小雷锋把妈妈的话刻在了心里,幼小的心灵里充满了对帝国主义、地主老财、恶霸、汉奸特务的仇恨,对那些压迫人、剥削人的家伙恨之入骨。苦难的生活也让他体会到穷人之间的互相怜惜。
妈妈去世后,六叔奶奶心疼他,把他当亲孙子一样收养。给他吃的、穿的,嘘寒问暖,照顾得无微不至。可小雷锋心里明白,六叔奶奶家也不富裕,他不能给六叔奶奶家添太多负担。他是个懂事的孩子,为了帮衬家里,有时候跟着六叔奶奶去讨米,有时候提着破筐去剜猪草,还经常系着绳子,拿着镰刀上山砍柴。
那时候,山上的柴都被地主老财霸占了,不让穷人砍。可穷人总不能饿肚子吧?小雷锋才不管那些,他得想办法弄点柴回来。
有一次,雷锋好不容易在村东边的蛇山上砍了一捆茅柴,就被老徐家那个恶毒的地主婆看见了。她叉着腰,指着小雷锋的鼻子,尖着嗓子骂:“小兔崽子,吃了熊心豹子胆了,敢在我家的山上砍柴?”
说着,她一把夺过雷锋砍好的茅柴,又要抢他的砍柴刀。小雷锋哪里肯依,一下子扑上去,和她拼命抢夺。那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