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这个名字在无数中国人心中,是信仰,是榜样。他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共产主义战士,也是我记忆中那个热情爽朗、干净阳光的青年。很多人知道他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故事,却少有人了解,他也曾有过温柔细腻的情感。他是雷锋,也只是雷锋——一个普通而又不平凡的人。
我叫易秀珍,和雷锋同是湖南人。1958 年 11 月,我们一同离开家乡,北上前往鞍钢工作。那时我刚刚走上社会,人生地不熟,心里多少有些忐忑。雷锋被安排做我们小组的组长,一路上照顾大家周到得像个大哥。
在武汉换车的时候,他带着我们登上长江大桥,一边看风景一边说笑。他指着桥说:“你们看,这桥用的钢铁不知道有多少,将来啊,还得靠我们这些新工人把国家建设得更好。”
他的话让我感受到一种不一样的激情。他并不只是个普通的青年,而是有理想、有热血的人。
过了一段时间,鞍钢决定在矿山附近建一座新的焦化厂。那地方条件艰苦,是个大山沟。大家都知道去那儿意味着吃苦,没水没电,生活简陋。可雷锋却主动请缨:“苦点怕啥,不吃苦怎么成长?我要到最艰苦的地方锻炼自己。”
他真的去了。临行前,他送给我一本纪念册,上面写着:“船,能乘风破浪才能前进;人,能克服困难才能生 ...
雷锋的故事
未读
“雷锋班”原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工程兵某军某团运输连二排四班。雷锋 1960 年 1 月 8 日入伍,同年 11 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2 年 8 月 15 日因公殉职。他在四班,历任战士、副班长、班长。先后荣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两次,被嘉奖多次。他还被沈阳军区工程兵评为“节约标兵”、“模范共青团员”。他出席过沈阳军区共产主义青年团首届代表大会,并选为主席团成员。他被共青团抚顺市委授予“少先队优秀大队辅导员”,被选为抚顺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63 年 1 月 7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命名雷锋生前所在的工程兵第十团运输连四班为“雷锋班”。
雷锋出身贫苦,有一个苦难的童年。万恶的旧社会夺去了他的爷爷、妈妈、哥哥、弟弟一家四口人的生命,使他成为无依无靠,沿街乞讨的孤儿。
地主婆还在他的手背上连砍三刀,留下了永久的阶级烙印。雷锋非常感谢毛主席和共产党,使他翻身做主人。他无比热爱新中国,无比热爱社会主义。他助人为乐,艰苦奋斗,刻苦学习,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他的一生,是为人民的一生,是光辉的一生。他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迹。他的“我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生活得更美好”的高尚的 ...
1958 年 6 月 7 日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 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 如果你是一颗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 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坚守在你生活的岗位上? 如果你要告诉我们什么思想,你是否在日夜宣扬那最美丽的理想? 你既然活着,你又是否为未来的人类的生活付出你的劳动,使世界一天天变得更美丽?我想问你,为未来带来了什么?在生活的仓库里,我们不应该只是个无穷尽的支付者。
1958 年 6 月 x 日读《沉浮》以后,这本书给了我深刻的印象,通过沈浩如和简素华的恋爱故事教育了我。 我认为简素华的那种坚强不屈的意志,那种高尚的共产主义风格,那种克服困难的决心和信心,那种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对群众那样的关怀,这位女同志是值得我学习的。沈浩如同志是一个有严重资产阶级意识的人,处处只为个人打算,怕吃苦,他那些可耻的行为,我坚决反对。
1958 年 6 月 x 日一、 保证克服一切困难,勤学苦练,早日学会技术。二、 保证破除迷信,大闹技术革命。三、 保证维护好机械,做到勤检查,勤注油;保证全年安全生产,不出机械和人身事故。四、 保证以冲天的革命干 ...
雷锋的故事
未读
1962 年 8 月 15 日,辽宁抚顺,天空低垂着灰色的云幕,细雨绵绵。早晨,雷锋刚刚完成运输任务归队,衣服还没来得及换,班长就对他说:“雷锋,去休息会儿吧,天都湿漉漉的。”
他摆摆手,“哪能啊,车还没保养好呢。万一临时有任务,咱们得随时能上路才行。”
说着,他就叫上助手,一起把车开到空地上准备擦洗。空地泥泞不堪,倒车时,他站在后方指挥。车轮不慎打滑,碰倒了一根立着的木杆。没想到,木杆在雨中翻倒,直接砸在雷锋的头上。他应声倒地,鲜血从额头流下,队友们赶紧将他送医抢救。
然而,这位年仅 22 岁的年轻战士,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他的牺牲震动了整个部队。谁也想不到,这个一直乐观、坚毅的小伙子,就这么走了。
一颗不肯休息的“螺丝钉”雷锋生前最常说的一句话是:“我要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
1958 年,20 岁的他从湖南老家来到鞍钢,原本梦想当一名炼钢工人。但因为他有开拖拉机的经验,被分配到了化工总厂洗煤车间。
“我想炼钢啊。”他找领导说。
领导解释道:“炼焦是炼钢的前道工序,没有焦炭,就没有钢。”
雷锋听后点点头,笑着说:“那我就干好眼前这份工作。”
从此,他不挑不拣,专心钻研技术,不 ...
雷锋的故事
未读一、戴上红领巾,肩上多了责任
1960 年 10 月,雷锋被选为小原区新热路的校外辅导员,并被连队党支部委托,担任抚顺市建设街小学和本溪路小学的校外辅导工作。
他一直认为,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革命的接班人。从小培养他们的无产阶级思想,是全社会的责任,更是他义不容辞的义务。
第一次来到学校时,一千多名少先队员为他举行了欢迎大会,孩子们为他戴上红领巾。他激动地说:
“小朋友们,四年前我摘下了红领巾,今天又戴上它,感到非常光荣。红领巾象征着革命的开始。我们要永远跟着党和毛主席走社会主义道路。想要做无产阶级的接班人,就要从小做到‘思想好、学习好、身体好’,红领巾要永远鲜红,不能沾染资产阶级的灰尘。”
这番话,坚定、温暖而有力,孩子们听得肃然起敬。他不仅是一位军人,更像是一位亲切的兄长、一位用心良苦的引路人。
二、午休不休息,他把时间“给”了孩子们作为连队宣传委员,雷锋经常利用午休或不能出车的时间,来到学校找老师、辅导员和少先队员们谈心。他从报纸和书籍中搜集革命故事,整理在笔记本上,有空就讲给孩子们听,有时还请工人叔叔来校分享亲身经历。
雷锋并没有把这当作任务,而是当成了心头挂念的责任。他说: ...
雷锋的故事
未读某年四月底的一个清晨,雷锋准备出差去旅顺海军某部。他在沈阳火车站上车前,顺手买了一份当天的报纸。刚一进车厢,就看见人挤人、座无虚席。
雷锋环顾了一下,看到一位年近七旬的老大爷站在走廊边颤颤悠悠。他毫不犹豫地起身,把自己的座位让了出来。
“大爷,您坐这儿吧,路上累,别站着了。”
老大爷愣了一下,有点不好意思地说:“孩子,你自己坐吧,我站一会儿没事。”
雷锋一笑:“您要是站着,我坐也坐不安生。您安心坐吧,我站惯了。”
雷锋站在车厢一角,从包里掏出报纸,一边读一边向车厢里的人讲起了党的方针政策,国内外新闻,说得绘声绘色,引得一车人听得津津有味。报纸读完,他也没闲着,开始收拾车厢:扫地、擦窗、摆桌子,帮人端水,给抱孩子的母亲腾地方,扶老携幼上下车……忙得满头是汗,却乐在其中。
那位老大爷看着雷锋忙前忙后,感动地说:“孩子,你累得一头汗了,歇歇吧!”
正巧车里有位部队的首长也在,他看着雷锋,不由自主地站起来,拉住他的手:“大家都该向你学习啊!”
雷锋笑了笑,语气轻松:“为人民服务嘛,是我该做的。”
到旅顺后,雷锋受到了海军部队的热情接待。一到舰艇,有人惊讶地小声议论:“雷锋来了?!”
还有人小 ...
雷锋的故事
未读雷锋当班长以后,严格要求自己,也严格要求战友,但他的“严格”,从来不是冷冰冰的命令,而是带着温度的关怀。
有一次,雷锋到食堂帮厨,看到灶台边一堆锅巴。馋虫一动,他顺手捡起一块刚出锅的,正准备往嘴里送,炊事员小张开玩笑似的说了句:
“哟,班长,你也得自觉点啊!”
这句话像针一样刺进了雷锋的心里。他愣了一下,把锅巴放回锅边,没说什么,转身就走了。
回到宿舍,雷锋在床边坐了好久。他不是为锅巴生气,而是为自己的一时糊涂懊恼。他想着毛主席说的那句:“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
他轻声自问:“吃一块锅巴都不能把握住自己,还谈什么带头?还怎么做班长?”
第二天一早,他特地跑去厨房,找到小张,认真地说:
“小张,昨天我不该赌气走人,你批评得对,我以后一定更加注意。”
小张一听,赶紧摆手:“哎呀我那是随口一说,没别的意思!”
雷锋却摇头:“不,话虽轻,理不轻。你提醒得对。要是我连这点小事都马虎,那就不是个合格的党员。”
两个年轻人握了握手,从那以后,他们之间的关系更近了一步。雷锋也用这件小事,提醒自己:严格不是摆样子,而是要做到每一个细节。
还有一次,雷锋和两个战 ...
雷锋的故事
未读那年冬天,部队进入冬训期。北风刮得脸都疼,可雷锋他们班的训练热情却不减。就是在这样的日子里,雷锋遇到了一件小事,却让他深深地感到,战士的思想教育一点也不能放松。
那天晚上,有个小伙子偷偷跑去镇上看电影,回来后被连长叫去谈话,挨了批评。这事在班里传得飞快。第二天,雷锋在水房里无意听见那小伙子嘟囔:
“唉,当兵真没劲,连看个电影都要请假……这哪是当兵,简直像坐牢。”
雷锋没马上说什么,等大家训练结束,他悄悄把那个小伙子叫到一边:“兄弟,我听说你昨天说了几句不太开心的话?”
小伙子撇撇嘴,不服气地说:“班长你说句公道话,现在都新社会了,咱们是国家的主人,凭什么还要处处讲纪律?自由一点不行吗?”
雷锋笑了笑,没有马上反驳。他从口袋里掏出一支旧铅笔,在地上画了个圆:“你看,如果每个人都按自己的方式走路,这圆还能是圆吗?音乐队演奏,大家要是不听指挥,谁弹高音谁弹低音,全凭感觉,那还叫什么合奏?变成一锅粥了。”
小伙子低下头嘟囔一句:“我就是觉得,有点管得太紧了。”
雷锋拍拍他的肩:“你说得也没错,谁不想轻松点?可我们是军人,是要随时准备打仗的,纪律就像枪里的子弹,一缺了准头,整支队伍就乱套。咱们不 ...
雷锋的故事
未读1961 年初秋,雷锋刚当上班长。他不像有些人,一当干部就开始端架子,反而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干什么事都冲在最前头。他常说:“带兵就要带心,不能只靠嘴,要靠行动带动大家。”
那段时间,连里调来一个新兵,叫小吴。小吴从老部队调过来的时候,正赶上部队换季训练,大家都忙得脚不沾地。这个新兵性格内向,又不怎么会跟人打交道。偏偏他以前在原单位表现也一般,一些老兵听了传言,就私下议论,说他“落后分子”,是“拖班里的后腿”。
几天后,小吴突然病倒了。雷锋听说后立刻赶到卫生室,一问才知道小吴这几天总感觉“窝着一肚子气”,饭也吃不下,晚上睡觉翻来覆去,一身冷汗,第三天就发起烧来了。
雷锋心里不是滋味:“我们不应该排斥他,越是落后的同志,越需要我们去帮助。”他立马回到宿舍,把几个对小吴有成见的同志找来。
“咱们不是号称‘革命大家庭’吗?”雷锋语气温和,却掷地有声,“人刚来就给他贴标签,他怎么进步?如果你们是他,会怎么想?”
几个人你看我,我看你,有点不好意思。雷锋继续说:“我相信,只要我们态度端正,真心实意帮他,他一定能赶上来。”
于是,雷锋带着大家轮流去看望小吴。他自己更是事事亲力亲为——给小吴请医生、 ...
雷锋的故事
未读1961 年 8 月 3 日,抚顺宾馆的大礼堂里洋溢着庄重而热烈的气氛,抚顺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正在这里隆重召开。雷锋,这位来自部队的年轻战士,被选为驻军代表,出席了这次大会。对他来说,这是一次难得的政治荣誉,也是一次思想的洗礼。
大会正式开幕前的两天,是代表们集中学习和讨论的时间。雷锋一贯认真,在小组会议中,他格外用心聆听其他代表的发言,不时做着笔记。他像海绵吸水一样,汲取着来自工厂、农村、学校各条战线先进人物的经验。
雷锋也积极参与讨论。他的发言简单、直接又充满力量:“困难,是我们路上的考验。可咱们是干革命的,怕什么难?只要大家拧成一股绳,就没有过不去的坎!”
这几天的学习讨论让雷锋看到了国家在困境中的进步。尽管国家正经历三年自然灾害的困难时期,但不少成就依旧令人振奋。工业上,很多地方超额完成了第二个五年计划的指标;农业也稳步恢复,不仅减轻了灾情带来的损失,还为将来打下了基础;交通运输、文教卫生等方面,同样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雷锋听得眼睛都亮了,心中更是充满力量。他看到国家在进步,也敏锐地注意到,有些人却在困难面前丧失了斗志。“有的同志,思想松动了,干劲也没了,”他在会后跟战友小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