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故事:39岁国民党县长举枪自戕,被日军顶礼膜拜,被我党追认为烈士

抗日故事:39岁国民党县长举枪自戕,被日军顶礼膜拜,被我党追认为烈士
写字桌与果丹皮你知道吗?真正的英雄,连敌人都为他的忠烈而膜拜。
1940 年 3 月 22 日,韦家岭硝烟弥漫。39 岁的赣榆县长朱爱周浑身是血,躺在炮火中。身边的士兵想要背他撤退,他却厉声喝道:”不要管我,赶快后撤!”最终,这位铁骨铮铮的县长举枪自戕,壮烈殉国。
更令人震撼的是,连日军都被他的忠烈所感动,主动对其遗体行礼膜拜。这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能让敌人都肃然起敬?
临危受命:别人逃跑时,他选择回来
当时间来到 1937 年,,七七事变”后,南京失守,赣榆县城岌岌可危。面对日军的狂轰滥炸,时任县长严济宽做了什么?——弃财怕死,弃职潜逃!
学校关闭,部队瓦解,人心惶惶,整个赣榆县陷入一片混乱。
就在这个关键时刻,朱爱周接到了江苏省政府的委任状:回赣榆任县长,主持全县军政。
别人往外逃,他往里冲。这就是朱爱周的选择。
上任伊始,朱爱周就在抗日动员大会上慷慨陈词:”日寇犯境,大敌当前,战则生,不战则亡。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我要当个爱国县长!”
一句”爱国县长”,掷地有声,这四个字贯穿了他短暂而辉煌的一生。
国共合作:大敌当前,只有一个共同目标
在那个国共矛盾激化的年代,朱爱周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真诚接纳共产党员刘寄萍组建政训处,共同抗日。
当国民党省党部派员威胁他”赣榆有赤化危险”时,朱爱周当场驳斥。当检查团指责他被共产党”赤化”时,他愤怒地说:**”管他什么党不党的,我就知道抗日!”**
这句话,道出了一个真正爱国者的心声。在民族危亡面前,什么主义之争,什么党派之别,都不如救国救民来得重要。
在朱爱周的主导下,赣榆县成为了国共合作抗日的典范。共产党员担任营指导员和连政训员,举办青年训练班,创办《新赣报》、《战斗新闻》等抗日刊物。朱爱周甚至亲自为《战斗新闻》题写刊头。
浴血奋战:从 300 人到 3000 人的抗日传奇
朱爱周不仅会说,更会打。
面对日伪军的进犯,他亲自兼任常备总队长,带领部队打游击。在八条路伏击敌骑兵,在朱桥村激战终日,在黄圈村阻击日寇坦克……每一仗都打得酣畅淋漓。
1939 年 2 月 27 日(农历正月初九),赣榆县城失守。朱爱周采纳中共党员的建议,依托鲁南丘陵地形,以营南的壮岗和宋边的朱家桂村为根据地,积极组织全县开展游击战争。他亲自组建并兼任赣榆县常备总队总队长,乔金亭任副总队长。部队在多次战斗中对日伪军造成严重打击。
3 月间,敌军一支骑兵部队自县城北部突窜,在八条路遭常备队设伏,毙敌多名,缴获战马四匹。随后,敌军一部自欢墩埠经河门东逃,常备队紧追不舍,成功俘虏敌军小原角夫。
8 月 30 日,常备队二大队长朱其轮(朱爱周侄)率部在朱桥村与敌遭遇,激战一日,歼敌一部,朱其轮亦负重伤。
同年 9 月初,日军自县城南下,进犯青口。朱爱周令常备队紧随其后,追击之余缴获大量战利品,并协同国民党第五十七军部队合围青口敌军。因敌援增至,部队被迫撤离战斗。
10 月,日寇乘数辆坦克与装甲车对沙河镇外围展开扫荡。常备队第八、九、十一中队在镇南黄圈村奋勇阻击,激战八小时,毙敌多人。随后,又在县城东北芦沟子村打死数名日军,俘虏敌军大官留夫,缴获歪把子轻机枪一挺、步枪数十支。
在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下,县常备队日益壮大。至 1939 年冬,部队扩编为“常备旅”(后称“保安旅”),朱爱周升任旅长。旅部下辖两个团、一个别动大队、一个迫击炮连,另有第二、第五区自卫队约三百人,总兵力超过三千人。
1940 年农历正月初二,蒙阴地区二百余名敌军企图进犯朱家桂村。朱爱周亲临前线指挥作战,在村西南七里里马庄,与第五十七军及八路军山东纵队二旅各一部并肩作战,激战两日,予敌以重创,迫使其狼狈溃逃。
….
一个真正的人民县长,就应该是这样的。
血染韦家岭:39 岁的最后选择
1940 年 3 月 21 日夜,日寇秘密集结,准备对韦家岭发动突袭。22 日拂晓,敌人占据制高点,向常备旅发动猛攻。
朱爱周沉着应战,亲自指挥部队抵抗,掩护文职人员和村民撤退。敌人的重炮轰击如雨点般落下,参谋长乔金亭、卫士裴振海等 6 人当场阵亡。
朱爱周身负重伤,扑倒在地。副旅长郭鸿志本应立即接管指挥,但这个贪生怕死的家伙却在硝烟中仓惶逃跑。
有人想要背朱爱周撤退,他厉声阻止:”赶快离去,不须管我!”
零星散兵几次想要背他撤离,浑身是血的朱爱周再次断喝:**”不要管我,赶快后撤!”**
当敌人逼近时,39 岁的朱爱周抱定与阵地共存亡的决心,举枪自戕,壮烈殉国。
敌人敬礼:什么样的人格能让对手肃然起敬?
朱爱周的遗体被日军劫持到青口。令人震撼的是,连敌人都被他的忠烈所感动,主动对其遗体行礼膜拜。
这是何等的人格魅力!连侵略者都为之动容。
后来,经过谈判,用敌军尸体和俘虏换回了朱爱周的忠骨。安葬时,人们发现:大腿被炮弹撕裂,太阳穴被枪弹洞穿,两目一瞑一张……
这就是一个 39 岁县长的最后模样。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为了保卫祖国家乡,他舍生取义,用生命诠释了什么叫做”铁骨铮铮”。
朱爱周殉国后,全县军民无不哀恸。八路军和五十七军同表哀愤,决心为烈士复仇。韦家岭之敌不久后被全歼,也算是对英烈的告慰。
45 年后,江苏省人民政府追认朱爱周为革命烈士,为其建墓立碑。当年的战友高克亭写下七律:”韦家岭头捐国土,洙海烟波泣杰英。”
什么是家国情怀??么是民族大义??么是生死抉择??
朱爱周用 39 年的生命告诉我们:真正的英雄,不是不怕死,而是知道什么比生命更重要。
你怎么看这位被遗忘的抗日英雄?欢迎留言交流你的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