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岁的"大朋友"雷锋,曾给小学生写了这样一封信

什么样的人,会在工作最忙的时候,还惦记着一群小学生?

1961 年 1 月,雷锋要去大连、营口、辽阳、哈尔滨等地作报告,行程满满。但在出发前,他做了一件事:给建设街小学的孩子们写信,信件全文如下:

亲爱的少先队员同学们和全体少年朋友们:

我于本月初离开了抚顺来到军区,因为时间紧迫,没能来得及向小朋友告别,请小朋友多加原谅。

我很想你们,但我的工作很忙,又不能马上回来看你们,因为我要先后到大连、营口、辽阳、哈尔滨等地去作报告。等我回来的时候,要拿我的工作成绩见你们,你们也要拿优秀的学习成绩向党汇报,咱们要比一比,看谁的成绩最大。

小朋友们,你们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听党的话,做毛主席的好孩子。

最后,祝全体少先队员同学们、全体小朋友们学习进步!生活愉快!身体健康!

大朋友 雷锋 1961 年 1 月

信很短,只有几十个字,但有一句话特别温暖:”咱们要比一比看谁的成绩最大。”

这不是长辈对晚辈的说教,而是朋友间的约定。

60 年过去了,当我们重读这封信时,会发现一个道理:真正的教育,从来不是居高临下的说教,而是平等温暖的陪伴。

image.png

01 | “大朋友”的温柔

注意到一个细节吗?雷锋在信的落款写的是”大朋友 雷锋”。

不是”雷锋叔叔”,不是”解放军同志”,而是”大朋友”。

这两个字里藏着什么?

藏着平等,藏着尊重,藏着一个 23 岁年轻人的纯真。

他没有摆出成年人的架子,没有用长辈的口吻,而是把自己放在和孩子们同等的位置上——我是你们的大朋友,我们一起成长。

在那个等级森严的年代,这样的平等意识是多么珍贵。

02 | 一场跨越时空的约定

image.png

“咱们要比一比看谁的成绩最大。”

这句话有多暖?

雷锋要去四个城市作报告,工作繁忙,但他没有忘记和孩子们的约定。他说:”等我回来的时候要拿我的工作成绩见你们,你们也要拿优秀的学习成绩向党汇报。”

这不是单方面的要求,而是双向的约定。

我努力工作,你好好学习,我们各自在自己的道路上发光发热,然后再见面时互相展示成果。

这是多么平等而美好的约定!

想象一下那些孩子收到信后的心情:原来那个英雄哥哥没有忘记我们,他还要和我们比赛呢!

03 | 忙碌中的牵挂

“我很想你们,但我的工作很忙,又不能马上回去看你们。”

简单的一句话,却透露出一个细节:雷锋是真的想念这些孩子。

一个军人,一个英雄模范,在繁忙的工作中,心里惦记的竟然是一群素不相识的小学生。

这种牵挂从何而来?

也许是因为他自己曾经也是个孤苦的孩子,也许是因为他看到了这些孩子身上的纯真,也许是因为他明白,这些孩子就是祖国的未来,值得所有的关爱。

这就是雷锋精神的温度——不是高高在上的道德说教,而是发自内心的关爱。

04 | 那个年代的”追星”

现在的孩子追星,追的是明星、网红;那个年代的孩子追星,追的是英雄、模范。

雷锋就是那个年代孩子们心中的”偶像”。

正的偶像,不是让你仰望,而是让你成为更好的自己。

读完这封信,我想起了一个问题:

现在的我们,还会对孩子说”咱们比一比”吗?你真的尊重孩子了吗?还是只会要求”你要听话””你要努力””你要成功”?

雷锋用一封短信告诉我们:

最好的教育,是平等的对话,不是单方面的要求;

最好的关爱,是真诚的陪伴,不是虚假的说教;

最好的榜样,是用行动诠释,不是用嘴巴说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