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雷锋的一封信,看60年代青年的工作态度有诚恳,现在年轻人能做到几个?
.jpg)
从雷锋的一封信,看60年代青年的工作态度有诚恳,现在年轻人能做到几个?
写字桌与果丹皮你有多久没有为工作感到”万分高兴”了?
最近翻阅资料时,偶然看到雷锋写给化工总厂党委的一封信。读完后,我被深深震撼了——不是因为那些我们熟悉的口号,而是字里行间透露出的那种对工作的纯粹热爱和责任感。
在这个”躺平”、”摸鱼”成为流行词汇的时代,重新审视 60 年代雷锋的工作态度,或许能给我们一些不一样的思考。
一、主动拥抱挑战的勇气
“自我去年 11 月间离开机关,踏入了伟大的工人阶级的队伍,我是感到非常荣幸的。”
这句话信息量很大。雷锋主动从相对舒适的机关工作,转到艰苦的工厂车间。在那个年代,这样的选择并不容易。
反观今天的职场: 有多少人会主动从”体面”的办公室工作,转到需要”脏手”的一线岗位?我们总是习惯往”上”走,却很少有人愿意向”下”沉。
但雷锋用”荣幸”二字,表达了对这种转变的态度。这不是表面文章,而是内心的真实想法——他把挑战看成了机遇,把困难当成了成长。
这种心态,比任何技能都珍贵。
二、用结果说话的执行力
“今天我又感到十分惭愧,我入厂到现在没有为党做出多大的成绩。”
注意,雷锋入厂时间并不长,但他已经在反思自己的”成绩”。这种自我要求的标准,让人敬佩。
更关键的是,他没有停留在自责上,而是立即提出解决方案:”现在我只有以实际行动,以出色的成绩来感谢党和师傅们的亲切关怀。”
这就是典型的结果导向思维。不找借口,不讲条件,直接用行动和结果来证明自己。
在今天这个充满各种”理由”的职场环境里,这种执行力显得多么珍贵。
三、自我管理的最高境界
雷锋在信中向组织立下了六个承诺,每一个都很具体:
听党的话,服从组织调配向先进学习,敢想敢干勤学苦练,虚心请教保证百分之百出勤按时参加各种会议和学习不违反劳动纪律
四、自我管理不等于内卷
“保证百分之百出勤”——在一个没有打卡机、没有监控、全靠自觉的年代,一个 20 岁的年轻人,敢于公开承诺百分百出勤。
这不是”内卷”,这是对自己的高标准要求。他把这些承诺写在信里,等于是向所有人”立军令状”。
这种自我管理的境界,比任何外在的约束都更有力量。
我想起了一个问题:什么时候开始,我们把对工作的热爱看成了”幼稚”?
雷锋那一代人,把工作当成事业,把困难当成历练,把学习当成习惯。而我们这一代,似乎更习惯把工作当成”谋生手段”,把困难当成”不公待遇”,把学习当成”被迫选择”。
我不是在怀念过去,时代不同,不能简单对比。但有些品质,比如责任感、执行力、学习能力、自我要求,在任何时代都是珍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