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的故事-精心培育下一代

雷锋的故事-精心培育下一代
写字桌与果丹皮一、戴上红领巾,肩上多了责任
1960 年 10 月,雷锋被选为小原区新热路的校外辅导员,并被连队党支部委托,担任抚顺市建设街小学和本溪路小学的校外辅导工作。
他一直认为,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革命的接班人。从小培养他们的无产阶级思想,是全社会的责任,更是他义不容辞的义务。
第一次来到学校时,一千多名少先队员为他举行了欢迎大会,孩子们为他戴上红领巾。他激动地说:
“小朋友们,四年前我摘下了红领巾,今天又戴上它,感到非常光荣。红领巾象征着革命的开始。我们要永远跟着党和毛主席走社会主义道路。想要做无产阶级的接班人,就要从小做到‘思想好、学习好、身体好’,红领巾要永远鲜红,不能沾染资产阶级的灰尘。”
这番话,坚定、温暖而有力,孩子们听得肃然起敬。他不仅是一位军人,更像是一位亲切的兄长、一位用心良苦的引路人。
二、午休不休息,他把时间“给”了孩子们
作为连队宣传委员,雷锋经常利用午休或不能出车的时间,来到学校找老师、辅导员和少先队员们谈心。他从报纸和书籍中搜集革命故事,整理在笔记本上,有空就讲给孩子们听,有时还请工人叔叔来校分享亲身经历。
雷锋并没有把这当作任务,而是当成了心头挂念的责任。他说:“他们年纪虽小,却是最纯净的心灵,最容易接受阳光和雨露,我希望给他们的是最真的温暖。”
三、一次关于“红领巾”的谈话
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雷锋明明可以休息,但他换上整洁的军装,佩上红领巾,走进了建设小学。
刚走进校门,一群孩子围了上来,欢呼道:“欢迎雷锋叔叔!”
他热情地问两个孩子:“你们多大了?什么时候入队的?” “十四岁,一年级就入队了。” 这时,一个女孩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雷叔叔,我还没入队呢……” 雷锋温和地替她整理红领巾,然后问:“你们想过加入共青团吗?” 孩子们面面相觑,一个小声说:“等上初中也来得及吧……”
雷锋笑着说:“十四岁啦,还小吗?入队、入团、入党,这是人生三件大事,要早早准备啊!”
语气不严厉,却句句敲打人心。他懂得在不动声色中唤起孩子们的责任感。
临走前,他从书包里拿出几本书递给孩子们:“《雷锋语录》《怎样做一个共青团员》《模范共青团员的故事》,你们看看,有不懂的地方记下来,我来给你们讲。”
四、“小事不和好,将来怎么一起建设祖国?”
那天下午,学校组织给园地施肥,新主任让两个女同学去连队借工具。她们有些别扭,走路时一前一后,谁也不说话。
雷锋接待她们时立刻察觉出这微妙的气氛。他没问为什么,只是陪着她们慢慢走,忽然温和地问:“你们是好朋友吧?为小事就闹别扭,将来怎么一起建设祖国呢?”
女孩们有些羞涩地低下头。他微笑着伸出双手:“来,和好吧!”
她们看着雷锋真诚的眼神,终于笑了,紧紧握住彼此的手,一路说笑着回了学校。
雷锋懂得,不只是大义激励人,小情小义之间的温暖,才能真正融化孩子的心。
五、“你们不理他,我来帮他!”
六年级的小马学习差,调皮捣蛋,没人愿意理他。老师反映这个情况后,雷锋找来几个少先队干部,认真地说:
“他是你们的同学,有困难就要帮。他学习不好,你们就吸收他进学习小组,带带他。”
“可他不听我们的话。”一个中队委员小声说。 “没关系,”雷锋微笑,“那我来帮你们。”
他开始主动找小马谈心,讲故事、聊生活。有一次外出劳动,小马偷偷爬上卡车休息,雷锋发现后没有批评,而是轻轻说道:
“你要是想学,我可以教你开车。” “我学不会……”小马低头。 “只要有心,就一定能学会。”
返程时,小马主动跟雷锋坐一辆车,听他讲汽车知识。雷锋语重心长地说:“没有文化不行,你得努力学习,将来才能承担更重的任务。”
小马认真地点头:“雷锋叔叔,我一定好好学,将来也开大汽车!”
雷锋的鼓励像一粒种子,从此在小马心中生根发芽。
六、“破坏不是打仗,革命要有纪律”
五年级的小张经常带头在公园模仿打仗游戏,破坏花草,甚至让同学爬树“观察敌情”。
有一次,雷锋路过发现,立刻喊住他们:“你们这是在干什么?”
“我们在学解放军打仗!” “学解放军是好事,但不能乱来。解放军是为了保护人民和国家的,你们也要懂纪律、讲文明。”
孩子们低头不语。他又蹲下身子,说:“你们想听真正的英雄故事吗?”
接着他讲了黄继光、董存瑞的英勇事迹。孩子们听得目不转睛,最后围着他说:“雷锋叔叔,你明天还来吗?”
雷锋点头。他知道,这种引导,比批评更有力量。
七、润物细无声,像春雨一样的人
雷锋就像一位园丁,默默地把温暖与力量洒在孩子们心中。他不是用口号教育人,而是用行动感动人、用温情唤醒人。
他善于倾听、引导、理解,从不居高临下。他用自己的方式,让“红色的种子”在一颗颗稚嫩的心田里悄然生根、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