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的故事-永不熄灭的明灯

image.png

1962 年 8 月 15 日,辽宁抚顺,天空低垂着灰色的云幕,细雨绵绵。早晨,雷锋刚刚完成运输任务归队,衣服还没来得及换,班长就对他说:“雷锋,去休息会儿吧,天都湿漉漉的。”

他摆摆手,“哪能啊,车还没保养好呢。万一临时有任务,咱们得随时能上路才行。”

说着,他就叫上助手,一起把车开到空地上准备擦洗。空地泥泞不堪,倒车时,他站在后方指挥。车轮不慎打滑,碰倒了一根立着的木杆。没想到,木杆在雨中翻倒,直接砸在雷锋的头上。他应声倒地,鲜血从额头流下,队友们赶紧将他送医抢救。

然而,这位年仅 22 岁的年轻战士,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他的牺牲震动了整个部队。谁也想不到,这个一直乐观、坚毅的小伙子,就这么走了。

一颗不肯休息的“螺丝钉”

雷锋生前最常说的一句话是:“我要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

1958 年,20 岁的他从湖南老家来到鞍钢,原本梦想当一名炼钢工人。但因为他有开拖拉机的经验,被分配到了化工总厂洗煤车间。

“我想炼钢啊。”他找领导说。

领导解释道:“炼焦是炼钢的前道工序,没有焦炭,就没有钢。”

雷锋听后点点头,笑着说:“那我就干好眼前这份工作。”

从此,他不挑不拣,专心钻研技术,不怕脏不怕累。他总说:“干一行,就得爱一行。”结果是,短短几年,他先后获得 18 次“标兵”、5 次“红旗手”的称号,还成了节约能手。

当兵就要做最好的兵

1960 年,雷锋终于圆梦,参军入伍,成为运输连的一名汽车兵。他找到指导员说:“我想去前线打仗,拿枪保家卫国。”

指导员拍拍他的肩笑道:“后方运输不比前线轻松,你知道抗美援朝时,车队在枪林弹雨里送补给,有多重要吗?”

雷锋听完毫不犹豫地说:“那就好,我听党安排。让我烧木炭也行,我就学张思德;让我冲锋陷阵,我就学黄继光。”

他以极高的热情投入到驾驶训练和车辆保养中,两年里荣立两次三等功、一次二等功,评为“优秀战士”和“节约标兵”,还被推选为抚顺市人民代表。

做人民的小学生,做人民的勤务员雷锋常说:“我要永远做人民的小学生。”他不只这样说,更是这样做。

一次,医院急需大量输血救人,雷锋所在的连队得知消息,全连十几人连夜赶到医院,争着献血。“我是 O 型,万能血型,先抽我的!”一位战士急切地说。

当鲜红的血液从战士们的手臂流向病人的生命线,那一刻,仿佛雷锋就在他们中间。

雷锋说过:“人生的价值,不在于活多少日子,而在于为人民做了多少事。”

他的助人为乐在部队早已是家常便饭:替老乡挑水、背孩子、写信、补衣服……别人看似小事,雷锋却总是认真去做。

谦虚到骨子里的英雄

雷锋从不把荣誉挂在嘴边。他的日记里写道:

“雷锋啊雷锋,别骄傲,是党把你从虎口中救出来,是党给了你一切。你每一份成绩,都应记在党的账上。”

这种朴素的语言,道出了他内心最真实的信仰。他把个人的命运紧紧绑在党的事业上,从未动摇。

雷锋走后的几个月,全国迅速掀起学习雷锋的热潮。毛主席亲笔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

从部队到学校,从工厂到农村,从机关到医院,各行各业都出现了“雷锋式”的人物。有人在暴雪中练投弹,有人为病人捐皮肤,有列车员一个月做好事上千件。全国人民从雷锋身上,看到了“无私”、“奉献”、“信仰”的力量。

而雷锋所在的“雷锋班”,更是将他的精神发扬光大。战士们在车厢里多装了几个“节油箱”,学习他节约每一滴汽油;组织学习毛主席著作,坚持义务劳动,做群众贴心人。

“我要做一滴水,滋润别人,自己悄悄蒸发”

雷锋没有留下豪言壮语,他只留下了一句句朴实的话,一件件普通的小事。但正是这些话、这些事,把“平凡的伟大”刻在了人民心中。

一位小学生在车上扶起一位老人后说:“雷锋叔叔要是还活着,他一定做得比我还好。”

这样的回答,代表着几代人对他的敬意。

尾声

雷锋只是一个普通士兵,却感动了整个中国。他的一生短暂,却照亮了无数人的人生。他从不求回报,只愿默默为人民服务。

他说:“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

这句话,如今仍在人们心中回荡。

雷锋走了,但他的精神从未离开。只要这片土地上还有需要帮助的人,还有愿意无私奉献的人,雷锋,就一直在我们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