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的故事-节俭朴素爱国心

雷锋的故事-节俭朴素爱国心
写字桌与果丹皮雷锋一直过着非常节俭的生活,穿着补了又补的袜子,用着用了很久的毛巾和牙刷。他从不乱花一分钱,心里装着的始终是国家和人民。哪怕是每月那点津贴,他也总是尽量省着用,能存银行的就存银行,还时常捐出来支援国家建设。
新兵小于刚入伍时表现不错,就是花钱有点大手大脚。每月津贴不够花,经常写信向家里要钱。雷锋看在眼里,有点着急。有一天看到小于又在买零食,他半开玩笑地说:
“小于啊,你这么大个子,整天买糖吃,不怕战友笑话你啊?”
小于抬头看看雷锋那副一身洗得发白的旧军装,心里其实挺佩服。但年轻气盛,总不服气地回了句:
“人人都像你这样过日子,报纸得专门给你开个专栏了。”
雷锋笑了笑,没再多说。他觉得人劝人不能太硬,做出来比说出来有用。
他那双袜子,补了好几层,别人早就扔了,他还舍不得。香皂买了块好点的,也只在过年时才用几次,平时就用普通肥皂洗脸。
有次参加单位运动会,天热得不行,大家一做完运动项目就都跑去买汽水喝。雷锋也排上了队,刚掏出钱,就看见旁边的供水车来了。他犹豫了一下,把钱收起来,走向供水车。
旁边一位战友看见了,好奇地问:
“诶,你不是要买汽水吗?怎么又不买了?”
雷锋笑着说:“水也解渴,干嘛非得花钱喝汽水。”
那战友听了,忍不住问:
“你自己一个人,又没家没口,至于这样省吗?”
雷锋一边接水一边说:“谁说我一个人没家?我们祖国就是我的家,有几亿人呢。过去我吃过多少苦,现在的生活比那时候好多了。能为国家省一点,就是为人民出一份力。”
战友追问:“那你存银行的钱,是打算干啥用?”
“支援国家建设。”雷锋回答得很自然。
战友忍不住笑了:“你那点津贴,国家还指着你去建设啊?”
“同志啊,滴水能穿石,粒米能成仓。全国人一天省一分钱,一天就是几千万呢。你算过没?”
“这账我是真没算过。”
“那可不行。我们当了国家的主人,不算账怎么行?”
雷锋说完就端着水走开了。战友站在原地,陷入了沉思。
其实雷锋的节俭从来不是为了个人,而是因为他时刻想着国家、想着人民。他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一个人过苦日子没关系,只要国家能富起来。”
部队每年会给每名战士发两套军装、两双鞋,雷锋从 1961 年起,每样只领一套,其余的都退回去。他说:“一套就够穿,破了补一补,还能接着用。”
他最心爱的那件夹衣,是从湖南老家带来的,已经洗得发白、袖口都磨破了,但他仍舍不得换新的。每次别人劝他换换,他总说:“还能穿,就不浪费。”
雷锋有个特别的“节约箱”,是他自己用旧木板钉的。里面装的不是啥宝贝,而是他平时捡来的废铁、螺丝钉、小铜块……有用的时候拿出来修修补补,没用的卖了换钱,全都上交。
有次他跟着部队给一个工地送水泥,发现车上总有水泥洒出来,别人不在意,他却记在了心里。于是,每天晚上,他就利用休息时间,把每辆车打扫干净,把洒落的水泥收集起来。两个月下来,光是他一个人,就收集了快两千斤水泥,全都交给了工地。
甚至连牙膏皮,他也不扔。有一次,他把收集来的废牙膏皮卖了两块六,用这些钱买了一打笔记本,送给附近小学的少先队员们。他把笔记本递到孩子们手里时,笑着说:“好好学习,争当三好学生,将来要比我们更有本事!”
除了节约,雷锋还总是想着怎么为集体服务。
一次连队买了三套理发工具,打算让大家自己互相理发,节省时间和费用。可没人会用,大家理着理着就剪坏了。雷锋一看这情况,就决定自己学。他利用午休时间,跑到附近理发店请教。
开始手不听使唤,剪得七歪八扭。他第一次给小刘理发,剪着剪着卡住了,小刘疼得直咧嘴,理到一半实在扛不住,说啥也不让剪了。
雷锋没灰心,继续练。一次、两次、三次……不到半个月,他居然理得有模有样了。一到周末,找他理发的人排成了队,连最开始被“剪伤”的小刘也成了他的回头客。
“今天请你理一半,明天再来理另一半。”小刘笑着打趣他。
雷锋也乐了:“我可是半拉子理发师,服务不保修啊!”
大家笑成一团。
雷锋的节俭不是小气,而是一种格局。他从不把节约看成是委屈自己,而是一种为国家出力的方式。他说:“艰苦奋斗不是口号,是行动。”
他用实际行动影响着周围每一个人。他的袜子、肥皂、香皂、毛巾、衣服,每一件都充满了故事;他存的每一分钱、收集的每一片废料,都凝聚着一颗赤子之心。
在雷锋看来,节约不仅是生活方式,更是他作为一个中国人民子弟兵对国家的热爱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