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的故事-钻研专业技术

新兵训练结束后,组织上根据雷锋的实际情况,把他分到了运输连,成为一名汽车兵。刚到连队,他被安排进新兵排,开始接受专业驾驶训练。

第一次上理论课,雷锋就给自己定了个小目标:“一定得把开车技术练到最好!”上课时,他格外专注,眼睛盯着教员,笔飞快地在本子上记着。毛主席在《实践论》里讲过,认识要跟实践结合才有用。雷锋牢牢记着这句话。所以下了课,他就抱着笔记本跑到车旁,一件件对照着复习,有不明白的地方,就立刻去请教教员或班长,很快就把汽车各部分的结构和零件的名字熟记于心。

学完理论,紧接着就开始练原地驾驶。雷锋平时看别人开车,心里挺有底气,可真到自己上手,还是有点紧张。手一搭方向盘,脚一踩离合器,就觉得手忙脚乱。教员和班长看出他心里的慌张,笑着拍拍他的肩:“别怕,慢慢来,多练几次就熟了!”

那时候,新兵多,教练车却紧张,王教员就出了个主意:“不如自己动手做个驾驶台模型,课余也能练习操作。”

雷锋一听眼睛一亮,马上行动。他跑去参观六班自己做的模型,又拉着本班的战友们一起动手,用木板、铁丝做了一个简易驾驶台。每天晚饭后,雷锋和大家围着模型练操作。他一边踩着模拟离合器和油门,一边挥动方向盘,嘴里还小声嘀咕着操作步骤。晚上熄灯后,躺在床上,雷锋还闭着眼在脑子里默练:挂挡、踩油门、抬离合,连手脚也不由自主地配合着比划。

雷锋的刻苦劲,很快感染了全班。大家都自觉加练,整个新兵排的学习气氛一下子浓了起来。

原地驾驶熟练后,开始进入真正的行车训练。雷锋坐进驾驶室,手握方向盘,发动引擎,小心翼翼地挂挡、起步。每次开完车,他都主动问助手:“感觉车开得稳吗?哪里颠得厉害?”每次听到反馈,他都会认真分析,争取下次改进。

只要出车,雷锋就像个“小侦探”,时刻观察。坐公共汽车外出时,他总爱站在司机背后,专注盯着司机每一个动作。一次,他搭乘兄弟部队的车回连队,途中车速突然慢了下来。雷锋从后窗偷看,发现司机拉了一下阻风门,像是爬坡的操作。他觉得奇怪,下车后赶紧追上去请教。

image.png

司机笑着解释:“我拉阻风,是为了判断车子减速,是油路出问题,还是电路故障。这是一个简便的判断方法。”

雷锋一听,马上记在心里,回到连队后还特地分享给战友们,大家纷纷点头称赞。

雷锋还记着王教员常说的一句话:“一个好司机,也要是个好修理工,能听车子的声音,就能判断出毛病!” 于是,雷锋在出车时总是和助手相互出难题,锻炼排除故障的本事。

有一次,行驶中,汽车的火花塞帽突然不见了。这东西就跟豆子大小,怎么找都找不到。雷锋一琢磨:“万一掉进汽缸里,后果不堪设想!”于是,他带着战友们,冒着零下二十度的严寒,把车头的机器一件件拆开,冻得手指像扎了针似的疼,足足干了四个小时,终于把小小的火花塞帽从汽缸缝隙中找了出来。

这样的事,在雷锋身上数不胜数。他总是告诉自己:“学习技术,得从实战出发!”

有一年冬天,气温降到零下二十多度,一天,他和小韩一起做汽车三级保养。冻得两人手指发木,满手油泥,小韩实在受不了,提议道:“要不咱烧点炭火暖暖再干?”

雷锋抹了把脸上的霜,摇摇头:“打仗的时候能点火炉子吗?过硬本事是熬出来的!”小韩一听,也咬牙坚持下来了。俩人在冰天雪地里硬是完成了保养任务,练出了真功夫。

由于雷锋平时勤学苦练,不仅掌握了驾驶技术,还学会了排除各种小故障,成长为一名技术全面的汽车兵。

到了五月份,党支部批准雷锋跟着老兵们一起正式出车。老汽车兵们看着这个小个子新战友,个个都竖起了大拇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