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的故事-点滴时间不浪费

image.png

一天晚上,影院门前热闹非凡。孩子们叽叽喳喳,大人们三五成群,等待着电影开场。

人群中,一个小同学东张西望,突然,他眼睛一亮,发现前排有位穿着整洁军装的解放军叔叔,正安静地坐着,手里捧着一本厚厚的书,看得入了迷。

小家伙忍不住好奇,悄悄地挪了挪步子,踮起脚尖,想看看是什么书。借着昏黄的灯光,他勉强认出了封面上醒目的四个字——《毛泽东选集》。

再抬头一看,小同学惊喜得差点叫出声来: “咦?这不是雷锋叔叔吗?!”

压抑不住的兴奋,让他脱口而出:“雷锋叔叔,这么短的时间,你也要抓紧看书啊?”

雷锋闻声抬起头,微笑着合上书本,眼神温和而坚定。他拍拍书页,认真地说:“时间短?我已经看了三四页啦。时间再短,也能学点东西,积少成多嘛。”

他顿了顿,俯身亲切地问:“小朋友,你平时学习抓得紧吗?”

小同学有些不好意思,低下头:“抓得不太紧……”

雷锋笑了,眼神却格外认真:“抓得不紧可不行啊!你们条件这么好,正是学习的大好时光。要记住,玩也要玩,锻炼也要锻炼,但学习的时间,一分钟也不能浪费!”

话音刚落,小同学用力地点了点头,像是被点燃了一样。

雷锋就是这样,无论在哪儿,无论多忙多累,总能把时间一点点“抠”出来,给自己充电。

他小时候就是个爱学习的孩子。后来在望城县委当公务员,白天工作,晚上还坚持上夜校,学初中文化。闲暇时,他会去翻阅政治书籍、思想修养读物,读英雄人物的故事。每次读到感人的章节,他都会在心里暗暗立誓:我要像他们一样,做个有用的人。

到了鞍钢,当推土机手,去矿山、焦化工地干建筑,环境再艰苦,他也不忘读书;参军后,他更是把读书当成每天最重要的“任务”。

晚上,连队熄灯了,别的战友进入了梦乡。雷锋轻手轻脚,提着手电,悄悄溜到车场工具棚、厨房、司务长宿舍……任何一个能亮着灯、不打扰别人的角落,都是他的“学习室”。

有一回,天已经很晚了,连队里静悄悄的。雷锋还在桌前,埋头苦读。指导员回到连部,看到灯光下那个小小的身影,忍不住走过去,拍了拍他的肩膀:“小雷啊,都快半夜了,赶紧休息吧!”

雷锋笑着抬头,眼里满是光亮:“指导员,您先休息,我马上就好。”

他依依不舍地合上书本,回宿舍了。可不一会儿,指导员半梦半醒地睁开眼,发现屋里居然还是亮的——原来,雷锋又偷偷溜回去继续学习了!

指导员披上衣服,蹑手蹑脚走近,拿起雷锋身边的《毛泽东选集》。雷锋这才发现,羞涩地站了起来:“指导员,对不起,打扰您休息了……”

指导员拍了拍他的肩膀,眼中满是赞许和疼爱:“没事!不过啊,天这么晚了,也该休息了。明天还有任务呢!”

雷锋认真地敬了个礼,这才悄悄回床上休息。

日子一天天过去,雷锋为了不影响战友,慢慢养成了个习惯:熄灯后,在被窝里打着手电看书。每当夜深人静,万物沉睡,雷锋的小手电筒下,总有一行行黑字被悄悄读进了心里。

有个星期天晚上,大家都去看电影了。宿舍里空荡荡的,雷锋一个人留了下来。安静中,他翻开《纪念白求恩》。当读到那段话——

“要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他仿佛听见心中有股炽热的力量在呼喊。一页一页,他读得越来越快,越读,心里越敞亮,越坚定。

夜,渐渐深了。指导员查铺回来,轻轻推开门,只见一束微弱的手电光,洒在雷锋紧握的笔尖上。指导员走过去,小声劝道:“雷锋啊,都半夜一点了,还不睡?”

雷锋抬头,笑了:“指导员,我一拿起毛主席的书,越学越兴奋,连觉也忘了睡了。”

指导员无奈地笑着,把手电关上,帮他把被角压好,轻声说:“快休息吧,明天还得执行任务呢。”

雷锋在心里暗暗想:时间宝贵,生命短暂,我要趁还能学得动,学更多的知识,做更多有益于人民的事。

为了提醒自己,也为了鼓励别人,他在日记里写下了这样一段话:

“有人说工作忙,没时间学习。其实问题不在忙,而在于愿不愿意挤时间。

一块木板,钉子能钻进去,就是靠‘挤’和‘钻’。

学习也一样,得像钉子那样,挤得进,钻得深。”

雷锋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叫真正的“钉子精神”。

一分一秒,他从不轻易放过;一点一滴,他从不懈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