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的故事-为炼钢做贡献

image.png

1958 年,国家提出了“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还号召全国人民奋发图强,甩掉贫穷落后的帽子。这个消息一传出来,像一把火点燃了雷锋心里的激情。他想着:“我可不能落后,要到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去!”

那时候,他还在团山农场当拖拉机手。正赶上全国掀起“大炼钢铁”的热潮,鞍钢和湘钢都来塑城县招工。大多数年轻人觉得东北太冷、太苦,宁愿选离家近的湘钢。但雷锋却毫不犹豫地说:“我去鞍山,哪儿艰苦我去哪儿。”

他跑去找领导请愿:“让我去鞍钢吧,我想为国家出点力。”领导舍不得,但最终还是被他坚定的决心打动,批准了他的请求。

临行前,雷锋还不忘号召其他青年:“咱们要到最艰苦的地方去,为国家干大事!”他不仅在大会上鼓励大家,还私下一个个谈心,做思想工作。最后一共招到了四百多名青年,他还被任命为护送队副队长。

出发前,他特地请假去了韶山冲,参观毛主席的旧居。站在主席曾经生活的屋子前,他想象着未来的自己,站在滚烫的炉火旁,炼出一炉炉钢铁,那些钢铁将变成拖拉机、飞机、大炮,送往祖国的每一个角落。

到了鞍山,雷锋第一次看到那些林立的烟囱、高大的高炉,还有翻腾的钢水,眼睛都直了。他打心底佩服这壮观的景象,也更加坚定了要在这里干出一番事业的决心。

不过,刚分配工作时,雷锋没被安排到炼钢炉边,而是被分到了洗煤车间开推土机。他一听,心里有点落差,跑去找车间主任理论:“我可是冲着炼钢来的,怎么让我去推煤?”

主任笑了:“小雷啊,炼钢不是一个人就能干成的。你推的煤,要先炼成焦炭、再炼铁、炼钢。整个流程环环相扣,少了哪一环都不行。你推土机推得好,就是在为炼钢做贡献。”

雷锋一听,立马就明白了。他想起县委张书记说过的一句话:“干革命要甘当一颗螺丝钉。”于是笑着说:“行!那我就做这颗‘推煤的螺丝钉’!”

刚到东北的第一个冬天特别冷,尤其是推土机是露天作业,干一天下来,脸冻得通红、手都裂了口子。但雷锋从来不叫苦,心里想着:这些煤能变成钢铁,为国家建设服务,自己再累也值!

有一次,他因为开车太快,不小心撞坏了煤场上的铁道,被师傅狠狠批评了一顿。雷锋啥也没说,自己找时间把铁道修好了。后来师傅有点过意不去,问他:“还记得那天我批你吗?不生气吧?”雷锋咧嘴一笑:“我希望您常批评我,帮我进步!”

短短三个月,雷锋就从新手变成了熟练的推土机手。他开的是“斯大林 80 号”,车又高又大,他个子小,看不见前面的土铲,只能弯着腰站着开车。一天下来,腰酸腿疼,但第二天一早又准时出现在岗位上。

领导见他这么辛苦,想给他换辆小点的车,他却坚决不同意:“大车推得多,这点苦我扛得住!”大家被他的精神感染了,纷纷向他学习。

推煤的时候,如果不小心铲进一点泥土,就会影响焦炭质量,进而影响炼钢。雷锋对这事特别上心,只要发现煤里有泥巴,他就一个劲儿地捡出来。别人都说他认真得“有点过头”,可他自己却说:“咱这是为国家炼钢,可不能马虎。”

工作之余,年轻人们常会去看个电影、逛个街。有一次,雷锋也买了一件皮夹克和一条呢裤子,穿起来还挺精神。伙伴们打趣说:“哎呀,雷锋也开始爱美啦!”他一开始笑笑没说啥。

可就在一次团小组会上,组织号召大家开展“增产节约”运动,提倡艰苦奋斗。回到宿舍,他看着新买的衣服心里犯嘀咕:“我从小苦出身,现在才过几天好日子就开始讲究起来了?不行,这不是咱雷锋的作风。”

他一夜没睡好,想着国家还在建设阶段,世界上还有很多人吃不饱穿不暖,自己不能光想着享受。他深深明白,思想也得“常清理”,不能一舒服就忘了初心。

他在 1959 年写的日记里这样写道:

“我入厂时,只想着做一个踏实干活的工人。是党的教育和总路线让我看到了更远的目标,鼓足了干劲。”

而在同年十月的另一篇日记中,他写道:

“我要永远忠于党、忠于毛主席,听党的话,做一个毫无利己之心的人,把自己的一切都献给人民。”

这就是雷锋。他不怕苦,不怕累,不计较得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