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的故事-用青春播种希望

雷锋的故事-用青春播种希望
写字桌与果丹皮1957 年秋末,湖南望城县的清水河治理工程启动了。县委决定:根治这条每逢雨季就泛滥成灾的小河,彻底改变附近百姓的生活。雷锋一听到消息,立刻精神一振。他觉得,作为一名年轻人,就该到最艰苦的地方去磨炼,为国家建设添把力。
他连续三次向组织申请参与治河工程。盼了很久,终于领导同意了,把他安排在工地指挥部担任通讯员。
工地条件很苦,住的是用木板和塑料布临时搭的棚子,潮湿又透风。雷锋一点也不抱怨,干起活来特别带劲。每次送完通知回来,错过饭点了,他就用开水泡点冷饭凑合吃一口。
有天,一个老同事实在看不下去了,劝他说:“小雷啊,你本来可以留在机关里,吃得好住得好,何苦来受这罪?”
雷锋咧嘴一笑,语气却特别坚定:“干革命不能光想着自己。党需要我,人民需要我,我就得来。”
晚上,他一个人坐在破旧的小茅棚里,借着煤油灯看毛主席语录,笔记本上写着刚刚冒出的想法:
“以革命的名义,想想过去;以革命的精神,对待现在;以革命的志气,创造未来。”
这是他写给自己的激励,也是他对生活的态度。
有一晚,大伙干了一整天的活,领导看他累了,让他早点回去休息。可雷锋回到指挥部后,却守在电话机旁一夜没合眼。他知道,指挥部是整个工程的神经中枢,万一深夜有紧急电话,总得有人接。他宁愿自己熬夜,也不打扰别人休息。
不久之后,连续几天暴雨,河水猛涨,堆在岸边的建筑器材眼看就要被冲走。指挥部立刻发出紧急动员令,号召附近干部民工迅速抢救物资。
领导让雷锋留下来照看通讯设备,但他却悄悄把这活儿交给几位女同志,自个儿冲进了暴雨之中。洪水已经淹没了路面,他一脚深一脚浅地往堆料区赶,一到现场便立刻投入抢救。雨水把他的衣服贴在身上,但他顾不上这些,和大家一起奋战到所有器材都安全转移,才长舒一口气。
有人夸他勇敢,他憨憨一笑:“我年轻嘛,就得多在风雨里练练。”
1958 年春,清水河工程刚竣工,望城县委又启动了围垦团山湖、建设国营农场的计划。团县委号召全县青少年为农场捐款,争取买下一台“青年号”拖拉机。雷锋立刻把自己省吃俭用攒下的 20 块钱全捐了出去,雷锋是全县青少年捐款最多的一个。共青团望城县委会,特发给纪念证,表扬了他。
县委张书记知道了这件事情后,很高兴,特意找到雷锋,表扬他说:
“你做得对!这表现了你对社会主义建设的热情。”
张书记的表扬,雷锋觉得受到很大的鼓舞。他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对社会主义建设做出更多的贡献。
张书记好象看出了雷锋的心事,接着又问:
“就让你去学开拖拉机,怎么样?”
“开拖拉机?”雷锋高兴得差点跳起来,“我去!我去!”接着,他又下保证似的地说:“我决不辜负党的期望,一定在新的岗位上做出新贡献。”
雷锋的“驾驶拖拉机,耕耘祖国的大地”的愿望就要实现了。
2 月 26 日,雷锋正式来到新建农场,成为拖拉机实习学员。他每天早晨一起身,就来到拖拉机旁,检查导线的绝缘和接触是否良好,检查燃油箱和油管有无漏泄,把松了的螺丝帽一一拧紧,揩清油箱,然后再仔细地擦拭拖拉机上的油污、泥土和灰尘,直到把车头擦得程亮才住手。白天,他跟师傅出车,一边给师傅当帮手,一边认真学习驾驶技术。收车后,他还坐在驾驶台上,模仿师傅的驾驶动作,领会技术要领。晚上回到宿舍,他就坐在灯下,认真阅读有关拖拉机的构造、维修、保养和驾驶技术的书籍。他一心想早日学会驾驶拖拉机的技术,早日为开发祖国的荒原做出贡献。
一周后,陈师傅决定让他试开一次。雷锋坐上驾驶台,手一摸方向杆,心却有点发慌——怕踩不好离合器,怕一慌把拖拉机开沟里去。
陈师傅在旁边安慰他:“别怕,注意协调手脚,慢慢来。”
雷锋深吸一口气,挂档、踩油门、松离合……拖拉机“嘟嘟”地开动了。虽然一开始方向不稳,但他越开越顺,当拖拉机稳稳地行驶在机耕道上,雷锋紧紧把农具升降操纵杆一压,随着拖拉机的前进,身后就翻起了一片黑黝黝的泥浪。雷锋回头看看他翻起的泥浪,他的心情是多么激动、多么幸福啊!
不久,望城县报发表了他写的文章《我学会开拖拉机了》,团山湖农场的青年代表大会上,他还开着拖拉机给大家做了示范。
很快,他成了全县第一个本土培养的拖拉机手。为了抢时间播种,他和陈师傅轮流开车,白天黑夜在田间奔跑。雷锋在短短的时间里,不仅学会了拖拉机的驾驶和保养,而且把整个拖拉机的传动装置、操纵机构、电气设备、燃油系统、冷却系统、润滑系统等的构造和工作原理,也都弄得一清二楚,并且掌握了一般的修理技术。为了抢种植季节,他和师傅两人,轮流驾驶着拖拉机,不管风吹、日晒、雨淋,日夜奔驰在那广阔肥沃的原野上,想起了一片片沉睡的土地。在全场职工的努力配合下,仅仅用了三个月,就将一万四千多亩荒地全部开垦出来了。
夏天一场暴雨突袭,新修的堤坝压力骤增,八曲河水水位猛涨,农场陷入险境。雷锋和大家连夜上堤抢险。突然有人喊:“停机场进水啦!”
雷锋丢下铁锹,一路冲向停机场。水已经淹到拖拉机轮子,他毫不犹豫跳上驾驶座,猛踩油门,把车开到高地,又用大油布把车子盖严。之后又返回去继续抢险。
晚上雨停了,但水还在涨。雷锋怕拖拉机被水冲走,就一个人守了一夜,寸步不离。第二天一早,他仔细擦干泥水,又把机器检查了一遍,像爱惜战友一样照顾它。
有人劝他去休息,他却说:“昨晚在车上已经歇过了。”说完又跳上驾驶位,继续开工。
秋天来临,团山湖变成了一望无际的金色稻田。雷锋站在田埂边,看着满地稻穗,一时百感交集。他取出随身的小本子,写下一首诗:
南来的担子啊,也许你会见过旧时景象。往日的团山湖——
湘草丛生,满目荒凉,洪水一到,一片汪洋。十年曾有人三次收款三饱私囊,围垦团山湖只是个梦想。
如今的团山湖啊—— 良田万顷,满载金黄,微风吹过,一片稻香。新修的长堤像铁壁铜墙,洪水不敢再逞凶狂。
红旗插在社会主义的农场,机耕播种调合理想。祖国又添了一个鱼米之乡!
丰收的喜悦还未散去,雷锋却已经准备好再出发。他知道,这片土地上虽然留下了他的汗水,但他的梦想远不止于此。祖国那么大,还有无数需要建设的地方等着他。
雷锋用行动告诉我们,青春不仅是热血,更是沉默的付出。每一滴汗水,每一夜坚守,都是他为祖国写下的无声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