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的故事-一颗螺丝钉

image.png

1956 年秋天,雷锋小学毕业。一回到家,他就没歇着,立马投身到“抢种抢收”的劳动中。农村的太阳辣得人眼睛都睁不开,但他顶着大太阳干得起劲。他说:“这是我的家乡,我干得心里踏实。”

有人劝他:“你是孤儿,政府肯定会照顾你,要读中学、大学,肯定没问题。干嘛不去继续读书?干嘛要留在农村吃这苦头?”

雷锋笑着摇头:“我从农村出来的,就该为农村出点力。再苦再累,我也愿意。”

当年的农会主席彭大叔,如今是安庆乡的乡长。他看雷锋肯干、吃得了苦,又一个人住着不方便,就把他调到乡政府当通讯员。

雷锋干起活儿来,从不挑肥拣瘦,哪儿需要他就去哪儿。那阵子正忙着秋征工作,他主动帮大家做表册,空了还下厨帮做饭、给同事读报纸。因为表现突出,没多久,乡里推荐他到县委工作。

刚到县委机关时,大家都亲切地叫他“小雷”。他年纪虽小,但活儿干得麻利,人又热情,大家都挺喜欢他。

领导们也特别关心他。有空就跟他说说革命的故事,讲南昌起义、讲抗日战争。有一次,张书记送给他一本《为人民服务》和一本《怎样做一个有共产主义道德的人》。他说:“小雷,你得树立远大的理想,把为人民服务作为一生的目标。”

有一次,张书记给他讲起秋收起义中,一个共产党员被捕后坚贞不屈的事迹。雷锋听得入神,眼里都泛起了泪光。他想到了夏明翰那首诗:

“砍头不要紧,
只要主义真。
杀了夏明翰,
还有后来人。”

他感动地说:“我也要做这样的人。”

张书记拍拍他的肩:“说得好!你要从小立下志向,为人民干一辈子。”

雷锋听进去了。他开始更加主动地向身边的共青团员、老党员学习,下定决心要成为一个真正为人民服务的人。

有一天,雷锋陪张书记外出开会,路上看到一颗螺丝钉。他踢了一脚就走过去了,张书记却回头把它捡了起来。雷锋不理解,一个县委书记至于为这点小事弯腰吗?

几天后,雷锋去农机厂送信,张书记把那颗螺丝钉交给他:“送去吧,机器上少了这个,可能就运转不了。国家现在家底薄,我们搞建设就得从节约做起,一点一滴都不能浪费。”

雷锋听了,心里很震动。他意识到,革命不仅是冲锋陷阵,也在这每一个微小的行动里。

在县委工作的日子里,雷锋勤勤恳恳,不怕苦、不怕累。晚上大家开会到很晚,他总是等到最后一个人离开,再去关灯、关窗、收拾好会议室才回宿舍。

有一次,张书记加班写材料,雷锋照例坐一旁看书。张书记劝他早点休息,他只是笑笑,一句话没说,继续坐着。结果过了十二点,他趴在桌上睡着了。

image.png

张书记见了,悄悄脱下大衣盖在他身上,还把衣袖掖好。雷锋醒来后,发现身上盖着书记的大衣,一下子眼圈红了。他哽咽着说:“旧社会把我家害惨了,要不是共产党,我哪有今天?书记你对我这么好,我一辈子都不会忘。”

张书记拍拍他的肩:“小雷啊,过去的苦是不能忘,但也别光想着过去。咱们要把这股劲儿用到建设明天上。真正的革命者,是要为未来奋斗的。”

雷锋听得格外认真,牢牢记在心里。

一次,他们到新康乡了解灾后情况。刚走到村口,一位五十多岁的老大娘就迎了上来,拉着雷锋的手非要他们到家里坐坐。进屋后,她端出茶水和零食,热情得不行。

张书记问她:“你认识小雷啊?”

老大娘笑着说:“当然认识。他去年发洪水时来我们这抢险,看见我家没蚊帐,就把自己的送来了,还说什么‘我一个人凑合着住,河边蚊子多你们用着吧’。我们全家都记着他呢!”

雷锋听了,赶紧摆手:“这都是党的教导,是我们该做的。”

张书记点点头,说:“小雷,你能自觉联系群众,是我们干部的榜样。我们就该当群众的贴心人。”

雷锋被鼓舞得干劲更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