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安期与九节菖蒲

郑安期与九节菖蒲
写字桌与果丹皮秦朝时期,有一位医术高超的方士,名叫郑安期。他是山东人,常年在东海边上行医施药,医术高明,广受百姓爱戴。某年,秦始皇东游途中生了病,听说郑安期医术高超,便召他前来医治。郑安期一到,秦始皇见他医道精深,十分佩服,便与他谈了三天三夜。秦始皇十分希望郑安期留在自己身边,帮助他寻找长生不老药,还赐给了他大量金银财宝。
然而,郑安期什么也不想要,只说:“陛下如果优势,到蓬莱山来找我吧。”说完,便离开了。
郑安期不愿被世俗牵绊,南下到了羊城,他看到这里的乡民淳朴可亲,但生活贫困,饱受疾病折磨。于是,他决定定居在白云山,用自己所学为百姓治病。郑安期常常背着葫芦,走村串巷,救治过不少重病患者。对于贫苦的乡民,他总是毫不吝惜,施药不收费,还将自己仅有的一些钱粮拿出来救济他们。人们说,遇到郑安期,贫病的人才得以生存,因此大家都尊称他“安期生”。
有一天,安期生正在村子里施药,忽然跑来一个哭泣的小孩,说他的父亲得了急病,请安期生赶紧去救命。安期生听后,背起药葫芦,跟着小孩赶去了。到了病人家,安期生一看,患者是个贫苦的农夫,已经昏迷不醒,浑身发烫,像着了火一样,喉咙里还长着一个毒疮,已经三天三夜没有进食一粒米,也没喝一滴水。安期生立刻判断出,这病人得的是热毒攻心症,这种病必须用九节菖蒲才能治疗。
但问题是,这种稀有的药材根本不可能轻易买到,况且这个穷苦农家的条件,三天饿两顿,哪里能买得起这种药材呢?农妇和小孩跪求道:“先生,您救救我们吧!”话未说完,母子俩眼泪汪汪,痛哭起来。安期生心软,连忙安慰他们:“别哭,别哭,我去山上找草药,病人能治好的。”
事实上,安期生虽然行医多年,但九节菖蒲他只是听过名字,从未见过。即便如此,他依旧记得药书上对这种草药的描述:九节菖蒲,药材珍贵,长得像竹子,一节一节的,每一节都要一寸长,紫色的花朵最为珍贵,能清热解毒,养生保命。药书上还写着,罗浮山、白云山的山涧里有生长,特别是在悬崖绝壁的地方,不沾沙土。于是,安期生决定上山寻找这种珍贵的草药。
他一口气跑了十多里路,穿越丛林,拨开荆棘,爬上悬崖峭壁。走得汗流浃背,脚底磨得生疼,但他依旧没有放弃。天色渐晚,安期生已经筋疲力尽,但他依然坚持寻找。就在他准备放弃时,忽然一阵凉风吹来,带着一股奇异的香气。那香气比兰花还要清新,比百合还要浓郁,安期生立刻意识到,这可能就是他苦苦寻找的九节菖蒲。
他跟随香气走了几步,来到一条山涧旁,低头一看,果然是九节菖蒲!绿玉般的叶子,三朵紫色的小花,奇香扑鼻,和书上写的完全一样。安期生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赶紧摘下几枝,转身就朝病人家走去。
天已经完全黑了,病人此时已经气息微弱,几乎奄奄一息。安期生没有丝毫犹豫,将九节菖蒲捣烂,榨出汁液,滴入病人口中。第一滴,第二滴,第三滴……只听病人喉咙里咯咯作响,慢慢睁开了眼睛。不到半个时辰,病人便完全恢复了意识,安期生接着用药渣泡水,灌入病人嘴里。不到一顿饭的时间,病人已恢复了健康,能坐起来,长舒一口气。
这一奇迹般的医治迅速传遍了整个五羊城,消息传得越来越神奇,最终甚至传到了京城。秦始皇听说安期生在南方找到长生不老药,立刻下令让他进贡这神奇的药材。郑安期依旧不为所动,回复道:“过些年后,到蓬莱山来见我吧。”秦始皇听后大怒,怒斥道:“人活到一百岁,难道还需要什么不老药?这个妖医若不进贡,便取他头来见我!”于是,他派人去逼迫郑安期。
郑安期无奈,只好沿着旧路慢慢地向白云山走去。
到达白云山后,郑安期看到九节菖蒲这等珍贵的草药,实在不舍得献给秦始皇。他爬上一座悬崖,漫不经心地摘下一株九节菖蒲,放在鼻子前轻轻闻了闻,再舔了一口汁液,顿时觉得浑身舒畅,神清气爽。就在他准备摘第二枝时,奇异的事情发生了——所有的九节菖蒲突然间消失不见了!
郑安期愣住了,正觉得迷惑,忽然,一个老者从山中走出,笑着对他说:“你不是郑安期吗?你想为秦始皇采九节菖蒲?”郑安期吃了一惊,这个老人怎么知道自己的名字?老者继续道:“你真是太糊涂了,连好人坏人都分不清了!”说完,老者转身消失在了山林中。
郑安期愣了一下,突然明白了过来:我怎么能为秦始皇去采这种不老药呢?我宁愿粉身碎骨,也不愿为他做刀下鬼!于是,他纵身一跳,毫不犹豫地跳下了悬崖。
风声呼啸而过,他感觉自己飞了起来。就在这时,一只巨大的白鹤从山腰飞出,展开双翅,轻轻地托起郑安期,飞向了白云山的最高峰——摩星岭。越飞越高,最后飞向了遥远的天际。
据说,郑安期飞升的那一天是农历七月二十四日。后来,广州人便将这一天定为“郑仙诞”,并在白云山上建起了“郑仙祠”。至今,白云山周围的人们,仍然怀念这位心地善良、医术高超的方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