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音造桥难

观音造桥难
写字桌与果丹皮做人难,做好人更难,做神仙难,做好神仙难上加难。
很久以前,观音大士来到舟山一带,见这里风景秀丽,普陀山香火鼎盛,往来香客络绎不绝。然而,香客们每次过海都要冒着风浪,十分辛苦,甚至还有人因此丧命。观音大士心生怜悯,决心为百姓建一条安全通行的路,让大家免受海上风浪之苦。
她站在高处,眺望着普陀山和舟山岛东端的塘头山,暗自思忖:“要是能在这两地之间修一条海堤,该多好啊!可是修海堤需要大量石头和泥土,到哪里去找这些材料呢?”她想了想,决定去向东海龙王借。
于是,观音脚踏莲台,拨开海浪,径直来到东海龙宫。龙王见观音驾到,连忙迎上前来,恭恭敬敬地说道:“大士光临寒舍,有何贵干?”
观音开门见山地说:“龙王,我想修一条海堤,把普陀山和舟山岛连起来,这样香客们就不用冒险渡海了。我知道你家底殷实,海底不缺石头泥土,能不能借些给我?”
龙王一听,心里顿时不乐意了:修海堤?那不是占了我的地盘吗?不行,这事绝不能答应!可观音是大士,不能得罪,他转了转眼珠,假装为难地说:“大士啊,不是我不肯帮你,实在是东海日夜两潮,海水来势汹涌,未等你把堤筑好,就被潮水冲垮了。唉,费力不讨好啊!”
观音心里明白龙王是在推托,但仍然和颜悦色地说道:“龙王,潮水归潮神管,只要你吩咐一声,让潮水低一点,不就行了吗?”
龙王见观音说得在理,更加心虚,赶紧找借口:“这个嘛,放低潮水倒不是不可以,可这是大事,得奏明玉帝才能定。我一个小小龙王,可不敢擅自做主。”
观音见龙王推三阻四,不肯答应,只得作罢,告辞离去。
回到山上,观音心里暗想:求人不如靠己,既然海堤不好修,那我就造一座桥吧!她站在佛顶山上,望着滚滚海浪,思索着如何建桥。忽然,一朵白云从头顶飘过,观音灵机一动,伸手一抓,抓住了那朵白云,笑着说道:“白云呀,你能帮我造桥吗?”
话音刚落,只听“轰隆”一声,白云竟化作一块白花花的石头,滚到慧济寺西山门前的山坡上。观音走上前摸了摸石头,平平的、光滑而坚硬,她顿时心生欢喜,感激地说道:“有了你,这桥一定能建成!”
从那天起,观音每日站在山顶,细心挑选着白云。她十次挑选一朵,将其变成一块白石放在山坡上;百日挑十朵,变成十块白石堆在山坡上。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白云一朵一朵地化作石块,观音的两腿站麻了,双手捧酸了,可她始终不肯停歇。
渐渐地,山坡上的白石越堆越多,天上的白云却越来越少。云神觉得奇怪,怎么白云少了这么多?他拨开云头一看,原来是观音在摘云化石。云神大吃一惊,连忙驾着云头来到佛顶山,向观音行礼后问道:“大士,您摘这么多白云,到底是为了什么?”
观音慈祥地答道:“我想为百姓造一座桥,连通普陀山和舟山岛,让香客们不再受风浪之苦。”
云神听了,不由得皱眉道:“可是大士,天上的白云越来越少了,玉帝若是知道了,恐怕会责怪我啊!”
观音轻声安慰道:“你不必担心,我会去天庭向玉帝说明。再说,你可以请织女多织些白云嘛。”
云神无法拒绝,只得点头答应,匆匆回天庭禀报去了。
观音不知花了多少心血,也不知摘了多少朵白云,直到山坡上堆满了白花花的石块,她才满意地停下。她挑选了一块最大的石块,用尽全力将它抬起,抛向塘头山下茶乘村前的海中,作为桥墩。
正当观音打算继续造桥时,玉帝派天神传旨召她上天。观音只好随天神来到灵宝殿,向玉帝行礼。
玉帝满脸怒色,厉声说道:“你不必再操心造桥的事了。死几个凡夫俗子算什么?你身为大士,理应远离尘世红尘,何必为这些琐事费心费力?难道你不知道,佛门弟子若是接触世俗太多,会败坏清规吗?”
观音听了,心中一阵难过,正想开口辩解,却见玉帝摆手说道:“够了,不必多说,速速回山去吧!”
观音默然无语,只得退下,回到佛顶山。她站在山坡上,看到原本方方正正的石块,如今全都变成了七棱八角的乱石,顿时心如刀割,眼眶湿润了。造桥的愿望落空,她心中不禁一阵酸楚。
自那以后,佛顶山的山坡上堆满了白花花的乱石,高低起伏,远远望去,犹如雪白的浪花。因此,后来人们将这座山称为“雪浪山”,山上的岩洞则被称作“白云洞”